发布:2022-02-22 08:56:01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2月18日,小丘塬落下开春后的第二场雪,乡村公路上走亲访友的车辆络绎不绝,家家户户的红灯笼、红对联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在大雪笼罩下,村庄宁静而苍茫,但红岩村的一个深宅大院里却热闹非凡,四里八乡的村民和外地游客不断涌进来,参观着陈列在这里的老物件儿,花轿、油灯、织布机、水车、风车……这是由铜川市耀州区政协委员杨维耀自筹资金建起的耀州民俗博物馆。
9年来,杨维耀像蚂蚁搬家一样,将他从周边地区搜罗回来的1.6万件老物件运回家乡,建了民俗博物馆,免费对外展出。春节期间,这里成为人们过文化大年的好去处。
作为土生土长的耀州人,杨维耀走出农村已几十年,他当过工人、搞过养殖、开过商场、办过学校,但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心中那一抹乡愁。农民出身的他对于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有着强烈的热忱。起初,杨维耀只是收藏一些体型小但工艺精美的小物件,慢慢地,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民俗博物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年那些具有农耕特色的生活用具和农具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甚至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模糊起来。“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这些老物件很有感情。我要留住它们,就像留住在土地上劳作的父辈,留住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杨维耀说。
为此,杨维耀奔波于乡间小道、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从一件到几十件,再到几千件上万件,他“淘”着这些蕴含古老智慧的东西,从种到收、从纺到织、从吃到穿、从用到行,应有尽有。经过七八年的筹划,不惜耗资上千万元,占地17385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这也是铜川唯一一所民办博物馆。
耀州民俗博物馆不论是外形还是藏品,看起来都稍带“土气”,但因藏品的稀缺、丰富,又显得非常“贵气”。“没想到在这里见了这么多稀罕物件,虽说不是什么重要文物,但官帽、鲁班凳、纺车、花轿、油笼、茧形壶……好多东西都是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感慨地说。
“这里有1万多件老物件,每一件都来之不易。近年来,我跑遍了陕西各个地市,还去过平遥、凤凰、丽江、阆中等古城古镇,以及庆阳、武汉等地,就为了参观、收藏。”回顾多年来的收藏生涯,杨维耀感触良多。尽管在收藏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阻力,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向后人展示宝贵的农耕文化,他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你听,敲击不同的地方音色完全不同……”说着,杨维耀用冻得通红的手拿起一块石头,对着眼前毫不起眼的一块大石头上下敲击着,“这就是白居易所说的‘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的华原磬石,这石头产自咱们耀州区的宝鉴山。”随着博物馆收藏物品不断丰富,杨维耀开始注重铜川本地的一些民俗文化器具的收藏。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已经62岁的杨维耀终于圆了自己年轻时的梦。看着游客好奇的目光,他骄傲地说:“这下后代可以看到凝聚着先辈智慧的老东西了,文化断不了根,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