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8-11-06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铜川没有忘记我!”铜川市北市区入口处,站在巨大的矿工雕塑下,一位回到曾经工作故地的东北籍老人,失声痛哭,泣不成声。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地上演,一次次地让李德强在感动之外更加坚定他和同事们抢救、记录、留存铜煤文化的坚持。
李德强,铜川市政协委员、铜川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铜煤文化和矿工精神的守望者。大学政教专业毕业后,经历过一年的教师生涯,此后30年的岁月他都和铜川矿务局相伴。
作为与共和国相生相伴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作为陕西煤炭工业阵营中的重要一员,作为与铜川市根脉相连的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铜川矿务局在63年创业征程中,为国家奉献了源源不断的乌金能源,也浇筑孕育了厚重的铜煤文化,培育锻造了支撑企业发展的矿工精神。
和时间赛跑:抢救时光里的珍贵记忆
先矿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盛的煤城铜川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对很多想要了解铜川的人而言,认识铜川,要先从认识铜川矿务局开始。这座城市厚重的往昔,除了当事人和档案馆外,如今只能在铜煤文化展览馆里找寻。
“在煤炭形势低谷的时候,局里领导们咬着牙坚持建成了铜煤文化展览馆。”李德强说,铜煤人深知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
今天的铜煤文化展览馆被列为铜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川市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和铜川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提及筹建展览馆的整个过程,李德强说,那阵子整夜整夜地睡不着,闭上眼想的都是如何将铜煤60年的厚重呈现,头上的头发都在成片地掉落。
得知一位老矿工收藏着一张1953年地方政府颁发的煤矿营业执照,李德强立即赶到矿上反复给老人做工作,最后老人义无反顾地拿出了几十年的收藏,放在了展览馆内。
一位煤炭系统的英模从北京受表彰带回的至高荣誉——一套1960版毛选四卷,李德强无意中得知后,找到他的儿子说,“老人的荣誉也是全体铜煤人至高的荣誉,存放到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铜煤的过往吧!”经过三次说服后,这套老版《毛选》送给了展览馆。
焦坪煤矿职工姚筱舟作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通过与姚老先生交流,由才旦卓玛送给姚老的签名磁带等一些零散珍贵资料放进了展览馆。
甚至解放前“霸王窑”护矿队使用过的汉阳造步枪,李德强得知后都想尽办法从收藏着手里“讨”了回来,用百万字的《铜川矿务局局志系列丛书》作为交换礼物。
……
这样在外搜寻的例子,不胜枚举。李德强给展览馆“磨”回了许许多多的展品,其中不乏国家三级以上文物。
从2011年展览馆动工开始,在外搜寻的同时,李德强和同事们将留存在各个矿区角落里,积存几十年的数百件老旧资料和物件,一件件地梳理出来,最终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重新展现。
平凡人的不平凡:为城市留住历史
2013年,总面积1800平方米,拥有印象、溯源、发展、奋进四个展厅的铜煤文化展览馆正式开放。见过了许多走出展览馆后称赞“震撼”、感慨万千的观众,李德强如释重负。
“铜川矿务局厚重的历史鼓励着我做好传承者,将岁月里散落的珍珠穿起,拂去灰尘重见天日,向过去、现在和未来静静讲述着城市记忆。”有人建议将包括他在内的筹建者的名字刻记留存在展览馆,被他拒绝了。铜煤人60多年的岁月里,几十万创业人的故事中,做个守望者对他而言足矣。
为将来的铜煤人留些什么?决策者们坚定支持李德强和他的团队完成了《铜川矿务局志系列丛书》的编纂,将《铜川矿务局志(第二卷)》、《大事记1935—2015》、《历史的回声: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新闻作品集》,用近二百万字的清晰纪录为铜煤人溯源找到归属,也为后来人做好传承。
从路遥、王天乐、黄卫平再到如今的李德强,从《平凡的世界》到《铜煤赋》再到《铜川矿务局志》,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似乎一直是文化人的聚集地和培养地,每个人都在以文化的方式为铜川矿务局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痕迹。
“铜煤文化是铜川文化的根和魂,矿工精神是铜川精神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底色。”如今,无论是铜川“两会”还是政协调研后的座谈会,几乎所有李德强参与的场合,都能听到他讲述铜煤文化和故事的声音。
眼下,李德强的目光不仅停留在铜煤60多年的历史过往,那些走出铜川散布在祖国各地的铜煤人和他们的后代,是李德强新的关注。得知史家河矿职工子弟、海军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何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千方百计找到联系方式索要到照片资料;看到王石凹煤矿职工子弟、广西师大传媒集团总经理沈伟东写的散文《王石凹》,他多种渠道宣传推介;得知焦坪煤矿职工子弟任静荣获央视《星光大道》人气王歌手,他设法推荐参与《唱支山歌给党听》电视片的录制……..
如今的铜川已然告别煤主沉浮的时代,但时至今日,总人数超过21万的铜煤职工和家属,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拥有86万人口的这个城市。留住铜煤记忆,留住城市记忆,无数个和李德强一样的铜煤人都在朴素而炙热地坚守着。(田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