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精准扶贫 “一个也不能 ‘漏’”

发布:2017-04-0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精准扶贫 “一个也不能 ‘漏’”

 

夹杂着外地口音,在村子生活了40多年,留着山羊胡须,身子瘦小,穿着破烂,一个人像流浪汉般住在村头废弃的窑洞里,这就是田家沟村人都知道的孤寡老人老陈。

村里人都说,如果没有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没有包村联系干部吕学敏“一对一”帮扶,老陈40多年没有户口的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

“黑户”老陈

老陈在自家的破窑前.JPG

田家沟村孤寡老人老陈

2016年,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铜川新区检察干部吕学敏被派到田家沟村,成为全市众多包抓脱贫联系人中的一员。

田家沟村位于铜川市新区东南10公里,在对包村逐户进行调查走访时,孤寡老人老陈的情况首先引起了吕学敏的注意。但让他感到不解的是,在核对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中,却并没有老陈的名字。

为了弄清缘由,吕学敏多次来到老陈的住处了解情况。在与老陈的攀谈中,他了解到,老陈老家在镇安县青铜关,1976年春,他带着9岁的弟弟从家乡逃荒一路要饭过来,最后在村里落脚,40年来一直生活在村子里,以捡拾垃圾和开垦荒地维持生计,至今没有落户,也没有成过家。

村委会干部告诉他,老陈是外来户,长期住在本村,但没有本村户口。精准扶贫有属地原则,而户口簿是判断当事人是否属于当地的扶贫范围的法律依据,只有当事人符合当地的精准扶贫的要求,才能享受到政策待遇。

40年没有户口,吕学敏感到不可思议。更触动吕学敏的是,老陈已经65岁了,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至今还栖身在村里废弃的破窑洞里,以猫狗为伴,至今还点着煤油灯。

落户记

吕学敏赴陕南老家帮助老陈办户口.jpg

(吕学敏赴陕南老家帮助老陈办户口)

没有当地户口,意味着老陈不能享受当地扶贫政策关爱。

针对老陈的境遇,吕学敏和村干部在一起研究帮扶方案。首先,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老陈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村里,贫困无依,一无所有,应该成为重点帮扶对象。其次,户口簿,不仅仅是一个记载公民基本信息的簿册,也是帮扶老陈的“入门证”。经过协商讨论,村干部一致认为,应该千方百计给老陈办户口。

40年了,上户口不容易!吕学敏首先向公安局主管户籍的副局长咨询,了解到必须先和原籍派出所联系,现居住地辖区派出所出具准迁证明,经原籍盖章同意,将户口转移过来即可。手续看起来并不复杂,实际操作起来却颇费周折。

吕学敏首先跑到老陈现居住地辖区派出所,请他们对接老陈原籍派出所。原籍辖区派出所给出答复:间隔40年时间太久,户口底子无法存留,无原始依据,原籍查无此人无法办理。情急之下,吕学敏索性单独用电话和原籍地派出所联系,苦口婆心地解释仍无济于事。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吕学敏再次寻求公安局主管户籍的副局长帮忙,副局长说,考虑到老陈的情况比较特殊,只能回原籍取证。

终于有了解决办法。时值盛夏,吕学敏顾不上夏日溽热,要了单位的车,带着一名村干部和老陈的弟弟,驱车200多公里来到老陈原籍地——商洛市镇安县。

原籍地距离县城还有40多公里,山大沟深,路弯坡险,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身份信息调查取证。随后,吕学敏立即将收集到的信息写成书面材料,上报到公安局户政科,户政科领导知道此事后十分重视,以最短时间为老陈补录了户口。

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老陈的户籍问题终于得以圆满解决,40年“黑户”的终于有了户口簿。

为表示感谢,老陈的弟弟与村干部专门送来了“难处一朝解,百姓是亲人”的锦旗。

老陈上了户口,吕学敏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对村干部说:“这下能按正常路数扶贫了,一个也不能漏!”

老陈开始领“工资”了

吕学敏把户口本送到老陈的手里.jpg

(吕学敏把户口本送到老陈的手里)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陈和家里的黄狗和四只狗崽在窑洞前迎接吕学敏的到来。由于吕学敏是老陈家的常客,狗和他熟识,围在他身旁打转摇尾巴。

吕学敏和村干部为老陈送来了刚刚办理的“惠农一卡通”,从本月起,每月将会有多项补贴打入卡中。吕学敏笑着对老陈说:“老陈,65岁你现在也开始领‘工资’了。”

村干部说:自从老陈解决了户籍问题,有关方面正在为他办理五保金和养老保险相关手续,按照政府精准扶贫兜底政策,以后他的养老就不用愁了。

“这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老陈开心地笑着,花白的山羊胡子随风飘动。

                                                                               各界导报记者 维博

采访手记:

给老陈寻个像样的住处

记者是在铜川两会期间,从市政协委员吕学敏处得知,他在扶贫包村时遇到了一个40年没有户口的人。也是在他的帮助下,那个叫陈永政的“可怜人”终于有户口了,65岁时,终于可以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到国家惠民待遇。

2月28日中午,在吕学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陈永政栖身的单孔破窑前。从窑洞的门脸,能清晰看到岁月冲刷的痕迹。

天上下起了小雨,记者准备进入老陈的窑洞里避雨。挑开门帘,窑洞里漆黑一片,除了炕和灶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家具。窑洞的空间极小,甚至摆不下一条凳子。

吕学敏告诉记者,窑洞至今还没有拉上电,更不用说电灯等日用电器了,现在还一直点着煤油灯,因为是没有户口。

村干部说,老陈的“五保户”正在申请办理之中,相信很快就会下来,届时可以住进养老院,政府兜底,所以拉电就暂时不用考虑。他们征求老陈意见,老陈说自己留恋他的狗和猫。

吕学敏对老陈现在的居住条件很是担忧。他发现,老陈居住的废弃窑洞顶正有人在开挖庄基地,土块不断堆积,窑洞随时都有冒顶或被掩埋的可能。

随行的民进铜川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侯小洲建议:村委会打扫出一间闲置的房间,供老陈居住,老陈也可以自食其力,帮村委会看门,打扫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