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时政资讯

深化文明对话 加强文明交流借鉴——习近平主席致首届“良渚论坛”贺信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2023-12-04 00:00:00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12月3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引起相关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为深化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借鉴提供了重要指引,将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

中华文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要举办‘良渚论坛’。习近平主席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原馆长韩子勇表示,“中华文化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良渚文化也是如此。”韩子勇希望能够借古鉴今,继续挖掘良渚文化的当今价值与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李岩表示,翻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其连绵不断的创新机制,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内在机制,也要进一步加强文明交流。“作为出版工作者,将始终以传承与创新为使命,致力于古籍文化的研究、编辑、出版与传播,推动古籍数字化、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培养古籍出版人才,促进古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李岩表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开展20年,除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外,还研究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中国域内外的文明是否有交流,交流是以什么形式展开的,对中华文明或其他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讲述道,他曾于2012年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考古发掘,发现当地圆形城址中,唯独规模最大的宫殿是长方形,且坐落于北部正中,采取的是汉制,可见文明交流互鉴是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开展的。王巍认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其积极开放包容的特质促进了中华文化大发展,这也是“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在当代的启示意义。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在人类社会需要继续排除种种隔膜、克服重重困难,追求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当今时代,召开‘良渚论坛’,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科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中强调的“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华文明对全人类的贡献与启示。他认为,“通过‘良渚论坛’,将中华文明蕴含的创新创造精神和开放包容心态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必将给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精神动力,赋予更加丰沛的思想动能。”

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郭媛媛看来,“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连在一起的。面对生态环境等共同难题,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秉持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理念,才能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才能让人类文明得以健康延续和壮大。”郭媛媛深信,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以及今天正在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为人类文明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世界文明的瑰宝,良渚遗址已成为人们探索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古老文明魅力、加强交流合作的“打卡地”。“作为旅游研究事业工作者,愿以旅游这一独特互动交流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展开文明对话,在交流交往中增进共识,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戴斌说道。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到‘加强文明交流借鉴’,体现的是一种宽广的文明包容气度和开放胸襟,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深切感受到,“‘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适应于新时代国际交流交往的需求;既有高瞻远瞩的开阔视野,又有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体现了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记者 张丽 郭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