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时政资讯

辛识平:心中有“长安”,文脉永相传

发布:2023-07-27 00:00:00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题:心中有“长安”,文脉永相传

辛识平

“即使过去千年,这份中国式浪漫依然打动人心。”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让观众在“长安风物志”与“大唐群英谱”之间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带来文化传承发展的丰富思考。

《长安三万里》给人的震撼,源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随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等唐代“顶流”诗人的脚步,观众从风光旖旎的江夏,行至盛世繁华的长安,从扬州的小桥流水,步入商丘的梁园遗址……时空变幻中,诗歌、舞蹈、书法、音乐、饮食、服饰,无不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深厚底蕴。

广泛的共鸣,更在于电影唤醒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人是背着唐诗长大的,一代代人的吟诵之中传承着文明的薪火。当李白历经蹉跎高声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诗人的形象活了,银幕前观众的“唐诗基因”动了。千载而下,国人对唐诗的记忆从未被时间冲淡,而是融入血脉、刻入骨髓,拥有直抵人心的深沉力量。

近年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国家宝藏》《只此青绿》等众多作品频频“出圈”,其成功密码正在于把握文化根脉,创新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与当代人的体验、认知、精神发生“化学反应”,让文化不仅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在心里传承好”。

实现“在心里传承”,需往更深处开掘。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绘其“形”,更要传其“神”。山河之美、楼台之盛、器物之丰,固然给人美的享受,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解码。

“在心里传承”,需在更新处着墨。不少走出影院的观众感慨“小时候默写的时候没觉得唐诗这么美”“如果小时候唐诗这么教就好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本身就是对世界、对文化的再发现、再创造。只有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新元素,采取人们喜闻乐见、共情共鸣的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影片结尾处,诗人的慨叹发人深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千年文脉,绵延传承。面向未来,我们更要呵护好民族的瑰宝,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清风朗月在新时代照拂今人,让文化血脉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