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06-30 00:00:00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思考的内容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和学科?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还需要它吗?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马克思主义到底要解决些什么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中心”“人民至上”,强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为人类求解放”,这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和最本质的内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如下表述: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是一门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学问,是一门为人类求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的学问,是一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问。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间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对他和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作了明确的界定。他说:“第一条: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共产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它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问。让“无产阶级”摆脱世界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全部使命。但是,什么是无产阶级呢?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第二条接着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最本质的含义,就是劳动阶级。只要是依靠劳动而不是依靠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是无产阶级时,是就其财富的来源,而不是就其财富的多寡来说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的注释中说:“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工人阶级。”把无产阶级理解为“劳动阶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张。让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即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实质就是劳动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劳动阶级的解放,让他们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真正过上好日子。
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展开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不希望劳动群众过上好日子。
怎样才算好日子?简单说,好日子有三个指标: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的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恩格斯在1880年1月—3月间完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此作了经典的表述。他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让无产阶级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使无产阶级取得“公权力”,摆脱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使生产资料成为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使“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身的主人。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一句话,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以贯之之道,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来说的。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什么,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应该学习和践行什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任何科学都是探索、研究和发现规律的。如果人类社会发展没有规律,那么,社会科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从而创立了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
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是一门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学问,是一门为人类求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的学问,是一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问,那么,人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人民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基本立场。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想问题要牢牢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要牢牢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事情,否则,就是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
3.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解放的问题,提出了要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共和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它最大的问题是不讲经济解放,不讲经济平等。没有经济上的解放和平等,其他一切也就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要实现人的平等和解放,首先就是要实现经济平等,实现经济解放。所以,马克思主义主张一定要从生产力入手理解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从物质生产劳动出发寻找解决全部社会问题奥妙的锁钥。
4.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人民民主,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组织就叫共产党;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人民当家作主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国家元首,它是指一切制度、一切组织、机构和设施都是紧紧围绕人民的利益来设计,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如果有的党员或组织没有紧紧围绕人民利益来想问题、做事情,那就说明他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5.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的内核是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一个国家没有“心”会怎样,一个民族没有“魂”又会如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的重大要求,强调“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
6.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就是要坚持“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坚持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简言之,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恩格斯在1843年底撰写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就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问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提出了“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认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8.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开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广阔空间,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9.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涵丰富。在今天学习、实践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学习、实践和坚持以上九个方面的内容。在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核心和根本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劳动群众的利益。
三、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学习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学习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学习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为我们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基本遵循。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我们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首先就要学习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即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有学者认为,只有讨论世界的本源问题,即讨论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才是世界观,因此,对“六个必须坚持”所具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持有疑义。持此种观点的论者实际上是对世界观的概念做了狭义理解,即把世界观理解为自然观。顾名思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在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层面探讨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本身问题的一种观点和方法。从中外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有的哲学家是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有的哲学家是从对社会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还有的哲学家是从对人本身和人的思维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是论述事物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学说,只要从特殊中发现了普遍或是从个别中提炼出一般的理论,就具有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涵。
马克思恩格斯既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从对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但马克思恩格斯更多的是从对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既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但更多的也是更重要的是从对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出发,上达和推演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六个必须坚持”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人民至上是在世界观、方法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生动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鲜明体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本质特征,一方面自信自立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自信自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尊重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思想的理论升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放发展性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创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发展性理论品格的思想提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和认识论思想的重大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辩证思维理论的重大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追求和宏伟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式表达,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时代呈现和忠诚践履。
四、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的学问和学科,也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研究世界问题和世界实践的学问和学科。因为这一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的三大课题,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思考和解决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思考和解决了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向何处去、世界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它是21世纪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创新的根本和关键就在于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矛盾,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任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使命和不同的担当,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与新民主主义这一时期我们党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矛盾这一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对应,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我们党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矛盾这一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对应,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我们党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矛盾这一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对应,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新时代我们党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矛盾这一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对应,我们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作出了明确概括。但是,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是什么,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了现代化的五点主张,这就是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我个人体会,这五个方面体现了现代化的一般原则和共同特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五、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世界问题
如果说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那么,运用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研究世界问题和世界实践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鲜明的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研究世界问题和世界实践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为人类求解放思想的当代形态和生动实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应对百年不遇世界大变局的伟大创造,这一文明新形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消解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超越了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对以往人类文明形态的辩证否定和积极扬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因而,这一文明形态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是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文明,是“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文明,是占领了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昭示与革故鼎新,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它超越了以往的一切旧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真正的人间正道,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本文为作者在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上的讲课稿,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