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05-19 00:00:00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加快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民进中央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就要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突出创新引领,增强制造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如何发挥好创新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关键核心作用?怎样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民进中央调研组围绕这一课题,在江苏和四川等地开展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此次考察调研由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分别带队。
调研组认为,选择江苏和四川作为实地调研省份,因为两省既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人才大省,具备制造业规模体量大、产业结构多元、创新氛围浓厚等优势。民进中央希望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地方关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的举措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强化制造业的创新引领,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很重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很关键。调研组将加强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提升创新效率作为重点,走访多家实验室、研究院及创新平台,深入了解科研进展,考察成果转化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高分子材料、半导体封装技术、传感芯片……走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个个高精尖技术的应用展示映入眼帘。
“如何找到产业发展的‘真需求’?”“怎样用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创新成果如何辐射更多区域?”……调研组一行边走边问,详细了解情况。在得知研究院通过“拨投结合”等模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组织实施一批创新项目后,调研组就如何更好孵化前瞻引领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热议。
“产业链的背后是创新链,创新链的背后是人才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个关键就是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研组认为,要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人才、资金、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体系,加快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流动,推动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融通对接。
强化制造业的创新引领,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创新的“底子”厚、“底气”足,就要解决面临的切实问题。每到一处,调研组都深入企业,详细了解创新成果和困难挑战。
没有脏乱的环境和设备轰鸣,走在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只见环廊相接、鲜花掩映。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一滴滴污水在这里化浊为清、循环利用。
“污水治理有哪些新工艺新技术?”“工程试验推向市场的难点在哪里?”“企业研发经费是否充足?”“和产业链对接是否顺畅?”……调研组格外关注企业创新进展,就相关问题与现场负责人一一探讨。
双良集团形成多晶硅核心装备、单晶硅材料、电池组件光伏产业链,深耕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装备生产;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报废汽车拆解、废钢、废旧磁材以及其他材料综合回收利用,做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海澜智云自主研发适用工业场景的底层控制系统,推动传统企业转型……走访中,调研组看到很多企业用创新应对外部压力,掌握关键技术、拓展发展空间、赋能产业升级。
调研组认为,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倾听企业心声、解决切实困难、落实各类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在江苏调研期间,调研组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地有关部门系统介绍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情况。
调研组了解到,江苏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创新平台和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同时,当地也提出“科教资源和产业发展契合度有待提高”“知识产权基础服务供给保障不够”“人才激励政策有待优化”等难点。对这些问题,调研组一一记录,并准备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进一步归纳总结,从政策层面加以求解。
在四川期间,调研组以实地走访、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了解当地制造业创新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问题。
调研组认为,制造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优化升级的核心要义同样是科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促进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政策保障,完善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配套体系,引导企业树立和巩固信心,推动制造业稳步发展。
据了解,为了做好今年的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民进中央在前期开展预调研,同时委托全国29个民进省级组织及相关专门委员会开展同步调研,在全国范围内了解情况、聚焦问题。民进中央调研组下一步将充分梳理吸收此次调研成果,综合实地调研、委托调研、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情况,形成调研建议和报告,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
中央统战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委和单位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