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06-13 21:12:46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6月6日,市政协“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月协商座谈会召开,围桌而坐的市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及园区负责人面前均摆放着一份汇编委员协商建言的书面材料。
翻看这份38页一万余字的资料汇编,除4名既定委员的会议交流发言内容外,还收录了3篇外省、市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验介绍和典型案例。
而让参会的市政府研究室叶强眼前一亮的是文后附的18条专有名词解释,诸如:“柔性引用”“普惠金融”“秦创原”“三项改革”……,“创建国家高新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颗粒化推进过程中,涉及项目指标繁多,如果没有文后附的名词解释,解读起来可能会碰到‘拦路虎’。”叶强说。
名词解释“点睛”——提纲挈领有深意
在座谈会上,张雅茹委员第一个发言,开诚布公指出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要在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上做文章,探索异地孵化、离岸孵化新路径,发挥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孵化载体作用……”
说到这里,张雅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离岸孵化’请大家参考名词解释第四条。”而她发言的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在文后也有专门注解。
付国锋委员建言的主题是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支撑问题,他讲到,顶级人才要依托现有创新平台、科研项目等合作方式“柔性引用”,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创建人才联盟。
文后关于“柔性引用”的解释是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发展要求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的非本地户籍人才的人才引进方式。
“单拎出‘柔性引用’这个专有名词来讲,就让人‘发汗’,为我们不拘一格招引人才开了眼界,提供了思路,咱们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解放思想,打开格局。”一位参会的园区负责人看完该名词注释后,感慨地说。
市政协副主席王晓刚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这18条名词大多是高新区创建重点指标的关键词,挑选单列出来,起到由点到面,提纲挈领作用。一方面加深委员对创建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于对标对表,持续推进创建工作提速度、上台阶、出成绩。
探源词条出处——深度调研催生高质量建言
“创建国家高新区,对铜川来讲,是新时代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在座谈会上,市政协主席刘西林一语道破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重大意义。
正因为如此,市政协今年首个双月协商座谈会便聚焦于此,把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的着力点放在对创建国家高新区这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聚力推进和前瞻性研判上,努力做到建言建在关键处、议政议在点子上。
围绕这项工作,市政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调研组市内探家底、找短板,市外有针对性地赴重庆市和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以及榆林市、安康市考察学习,深入7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地调研,学经验、寻突破。
根据外出实地考察调研成果,王栓兴委员结合我市实际,撰写了三篇外地市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在《铜川市创建国家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一文中,他直指问题:铜川还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双五”企业,这与国家级高新区的要求和标准不匹配。
什么是“双五”企业?翻看文后名词解释第十八条:“双五”企业是指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且研发投入强度5%以上的企业。
记者注意到,包括“双五”企业在内,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均在名词解释之列。王栓兴透露,他们在市内调研“摸家底”时发现,上述类别企业仍是创建工作的短板弱项,列入名词解释,在于推进政府层面聚焦并加速推进落实。
和王栓兴一样,侯社委员对外出实地考察四川宜宾之行记忆犹新,“我们参观考察相关园区创建成果后意犹未尽,连夜邀请园区负责人、当地经济领域专家解读‘产—城—人、人—城—产’协调发展思路,并结合我市资源禀赋,深入探讨适宜可行的路径,交流探讨活动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
事后,委员们将这次“计划外”的访谈活动称为“长江夜话”。侯社告诉记者,“长江夜话”让他触动极大,认为借鉴宜宾产城融合模式契合度高、操作性强,遂决定把当地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成功经验“拿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也因此作为专有名词解释出现在协商报告中。
深度调研必然催生高质量建言,委员们不仅着眼于当下高新区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引进”“人才引进培育”“管理体制机制及产业布局”提出针对性建议,张宜萍委员还对做好陕北能源产业南下和西安北跨发展的承接准备工作,探索与西安、榆林合作共建“飞地高新区”提出前瞻性对策。“亩均论英雄”“秦创原”“三项改革”这些热频词正是出自她口。(各界导报 记者蒋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