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4-08-22 18:17:03来源:编辑:浏览:
2022年9月,铜川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试验区批设以来,铜川市围绕城市转型和乡村振兴两条主线,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四支撑”战略布局,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有效模式,探索形成了十大典型案例,取得6项全国领先、陕西首单类工作成果。反映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情况的“铜川指数”从试点前的25.06增长至2023年末的38.62。
把机遇抓牢,既要抓住当下,更要谋划未来。
“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是陕西省第一个国家级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狠抓试验区建设机遇,持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便利性、满意度。”市政协主席刘西林表示。
今年以来,市政协将“高质量推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列为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多次召开会议安排推进,综合运用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结合党政所需、政协所长、委员所专,建诤言、献良策,发挥好政协智囊团作用。
为确保调研协商参与面广、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组建了由副主席王晓刚为组长,以市政协常委、委员、金融专家、市政协智库以及市级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调研组,同时邀请专家开展培训。
把情况摸透,才能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5月29日至31日,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主题开展调研。大家一路听、一路看、一路学,全面详细了解金融支持科技类企业、香菇产业、光伏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和村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浙江宁波市、丽水市同为普惠金融试验区,在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上作出许多探索实践。6月中旬,调研组先后赴两地考察学习。在市内调研摸实情和外出考察学经验的基础上,7月11日,召开了政协铜川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充分协商形成了共识和建议。
调研组认为,宁波、丽水等各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差异,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和模式,为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把“试点”抓实,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落实。
铜川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推动转型过程中,许多企业转型意愿强烈且具备转型条件,但因资金短缺、融资成本高等难题,导致转型压力大。
市政协常委王成栋建议: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城市转型金融服务模式,研发特色金融产品,着力推动解决企业不能转、不敢转、无力转的问题。
着力打造出一大批转型富有成效的标杆企业,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物理协同”,引导金融机构稳定扩大信贷投放力度才能将建设成效逐步深化为“化学反应”。
张宜萍委员建议:要深入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稳健逐步做大资本金规模,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需要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铜川围绕光伏、香菇、樱桃等联农带农产业链,前后共创新推出20种特色信贷产品。
但对照发达地区来看,目前铜川县域还存在普惠金融供需不均衡,科创企业发展受“梗阻”等问题。
市政协常委杜建锋认为:要立足县域实际,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场景,培育更多含金、含新、含绿量高的领跑企业,为产业转型发展添动能、增后劲。
助力科创企业做优做强,要由内至外打破银企信息壁垒。黄春玲委员提出:企业要建立起全流程融资服务知识培训,培养科技复合型人才。加强内引外联,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聚焦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委员们深入研究做好绿色金融文章,为推动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发展贡献金点子、指出新路子、开出新方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面向未来,市政协将保持齐力并举、进而有为的决心韧劲,把高质量履职融入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大局,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入生动的政协注解。(来源:铜川日报 记者 杨佳 通讯员 白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