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丨赵 博:发挥优势 重点突破 打造苹果产业发展“铜川模式”

发布:2024-02-22 09:29:15来源:编辑:浏览: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苹果产业作为我省农业5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之一,是我市农业首位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科学布局、强势推进,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快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苹果面积56.6万亩、产量66.9万吨、产值26.57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52%,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果业已成为我市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生态果”。在发展苹果产业过程中,我市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以新砧木、新品种和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三新”建园模式,该模式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已被列为陕西省苹果全产业链建设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我市果业专家反复试验验证、不断丰富完善,初步形成了苹果产业发展的“铜川模式”,为更好的发挥独特优势,推动“铜川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我省打造千亿级苹果产业链群作出铜川贡献,我们建议:

  1.构建优良种苗繁育体系,强化苹果产业“铜川模式”创新内核。我市拥有世界首例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砧木--青砧的独家经营权,已建成以青砧为代表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1350亩。青砧因其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亲和性好、干性强、成型快、早果丰产等特点,适宜干旱地区、瘠薄山地栽培和机械管理,在新疆喀什泽普县戈壁滩上建成了1万多亩示范田,苗木成活率达99%;与“一带一路”线上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签订框架协议,建立青砧示范园200亩,投资金额500万元,正在和锡尔河州上合组织的农业基地洽谈青砧示范、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我市应抢抓全省苹果产业“北扩西进”发展机遇,根据苗木市场需求,加快苹果青砧良种保护与开发利用。鼓励支持苗木繁育龙头企业建立新优品种脱毒采穗园,分区域建设二级无毒采穗圃和良种扩繁基地,努力将铜川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青砧苗木繁育中心,为全省千亿级苹果产业乃至中亚国家提供优质苹果种苗保障。

  2.加强生态示范园建设,打造苹果产业“铜川模式”样板典范。以“三品一标”为抓手,按照“两减一增”原则,以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以诱虫带、粘虫板和生物制剂农药为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实现“减化肥、减农药,增效益”。果园及田埂采取自然生草,定期刈割,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果园小气候。采取“地布覆盖”和“坑施肥水”,弥补干旱季节苗木及果园灌溉需求。大力推广“三新”建园模式和“三改”提升模式等绿色生态果业新模式,分区域、分类型创建一批绿色生态高效示范园,建成“铜川模式”先行示范区,为推广“铜川模式”树立学习观摩样板。

  3.优化新型生产经营架构,建设苹果产业“铜川模式”组织体系。立足集约化建园、规模化生产、省力化管理,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学习借鉴烟台招远市“大户庄园”发展模式,构建政府支持、村级组织主导、合作社实施和果农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地块分包给农户,由合作社统一建园、统一生产资料购进、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化运作和统一销售服务,提高苹果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落实好我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探索全过程金融服务模式,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4.建立健全技术培训体系,创建苹果产业“铜川模式”技术集散地。依托龙头企业,加强苹果产业“铜川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打造技术人才孵化实践研学基地。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开设苹果产业发展相关专业,设置“理论学习+实地观摩+实际操作”等一系列培训课程,邀请一批国内果树专家、铜川果业技能型人才开展授课和实践研学,吸纳全国各地苹果主产区人员培训学习,挖掘培养“乡土人才”“务果能手”,使我市成为苹果产业“铜川模式”的技术和人才输出地。

  5.加快专业人才智库建设,组建苹果产业“铜川模式”智囊团。对全市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摸排统计,聘请专家、技术人才以及种植大户组建苹果产业发展智囊团,针对生产新问题、新课题,开展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芽变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砧木组合等专项专题试验研究,筛选砧穗组合,并定期会商会诊,在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引领全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