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关于我市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2017-09-26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按照2017年市委协商计划和市政协工作安排,市政协副主席王润民带领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部分委员,对我市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沮河水源地应急物资库、沮河水源地隔离围网工程、崔家沟煤矿3号污水处理厂井下废水处理系统、西川煤矿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声威建材公司、铭帝铝业公司、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对我市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提出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环境监管,坚持开展各类环境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持续提高环境质量,有力维护了全市环境大局。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96人次,检查企业1018家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858台次,共立案处罚65件,罚款总金额199万余元,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有效提升,树立了环境监察执法权威。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表现在:涉气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执法专项行动不断推进,全市40家涉气重点污染源已有2家关停,其余38家全部完成信息填报,其中11家完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8家完成环境信息公开;“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初见成效,排查出的129家“散乱污”企业已清理取缔64家,升级改造12家,继续保持铁腕治霾高压态势;水源地环境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沮河上游煤矿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沮河水源地新建隔离网23公里,另10.66公里正在加紧建设;网格化监管有序进展,全市已划分“四级” 网格3059个,确定各类网格人员4000余名,实现了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全覆盖;持续开展对全市9家国控重点污染源、22家市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端检查,在线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98.64%;环境执法大练兵工作扎实开展,环境安全大排查和各项环境执法专项检查切实有效;上半年共征收排污费575.72万元,受理来信来访案件和投诉件143件,已办结142件。

二、存在问题

1.环境监管执法震慑力还不够大,环境违法成本较低。全市各区县综合运用环保法及四个配套办法还不够平衡,环境监管执法手段仅限于按日连续处罚、限产停产和查封扣押,个别区县限产停产、移送公安行政拘留、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未实现零突破。存在“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现象,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的震慑力。

2.清理散乱污企业和治理扬尘污染问题仍需加强。我市煤灰厂、煤场、采石场、停车场众多,散乱脏差现象、粉尘污染问题难以杜绝,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小企业形成的污染源正在向农村偏远地区和旅游景点转移。

3.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缺乏有效措施。沮河二级水源地上游沿线有很多耕地和水产养殖鱼塘,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废物直排河道,对饮用水源造成安全隐患,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环境监管执法设备配备还不到位。科技含量高的监测监管设备较为缺乏,各区县对环境监管移动执法设备的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5.环境执法人员不足。全市环境监管执法在编人员共有68人,其中只有59人具有执法资格,一些区县环境执法人员只有4-6人,难以满足执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6.群众参与环境执法和环境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我市群众的环境法治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还不够高,大多数群众关注的仅仅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参与社会执法监督、维护公众利益的意识还不够强。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考核。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实现“四个铜川”建设目标,“环境保护”都是必须首先跨越的一个门槛。我市应将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作为集中教育、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相关工作部门和各区县要把环保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不断强化部署,确保落实落细。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责任追究制和重大环境问题一票否决制。

2.加强地方立法,严格环保执法。严格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和省环保条例,结合中省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和我市实际,完善和修订我市关于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扬尘污染、噪声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我市地方环境标准,强化环保、节能、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案件处罚力度,建立既罚单位、也罚个人的“双罚”制度。提高环境案件查处力度,实行环保部门与公检法联合执法,增强环境执法威慑力。

3.强化执法能力保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环境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强化保障力度。强化自动监控、环境监测、环保物联网等技术监控手段运用,为环境监管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增加环保人员编制,配强执法队伍,逐步优化执法人员结构,尤其是要充实基层环保人员力量。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环境监管执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升执法质量。

4.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参与。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铜川建设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群众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营造环保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群众监督。畅通公众表达渠道,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积极探索邀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监督环境执法,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全程公开,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执法监督的积极性和对环境监管执法的满意率。(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