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我在政协履职——黄宏显:无私做奉献 大爱写人生

发布:2023-01-25 16:56:11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我 1950 年 6 月生,蒙古族, 河南许昌人。我一辈子在铜川 供电局工作,从普通职工干起, 先后担任供电局劳动服务公司 经理、实业公司副总经理、银 河大酒店董事长、总经理,供 电局局长助理、工会主席等职, 2010 年退休。现任陕西省民间 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铜川市文 联副主席、铜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铜川市慈善协会名誉会长、陕西宏显传媒 有限公司董事长,已连续五届任铜川市政协委员。

勤俭家风——铸就我乐善好施性格

我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帮过的人,做过的事,我助人为乐做善事,我受母亲 的影响最大。记得 1962 年我才 12 岁的时候,家家粮食都不够吃。有一天,邻居赵 婶来我家借面,母亲二话不说把缸里仅剩的一碗面给了家里人口多的赵婶。我当时 就问母亲 :“我们把面借给了人家,爸回来吃啥啊!”母亲安慰我说 :“谁家都有困 难的时候,你赵婶家不是揭不开锅也不会找咱借面,咱该帮就帮一把,我这再到别 人家借点面。”当时生逢饥荒灾年,母亲常叮嘱我遇到要饭的,哪怕给一分钱、半块干粮,也别让人家空手走。

1971 年的夏天,当时我已经有了工作,便想和母亲到从没去过的西安城逛逛。中午逛饿了,就在西安的一条街上买了四碗面,当时一碗面是七分钱二两粮票。母亲说她不是很饿,让我吃了三碗,她自己吃一碗。吃完后我去结账,回来看到母亲把我吃过面的三碗面汤全喝完了。我当时还说母亲,“你咋把剩面汤都喝了?让人看着不好。”母亲只说浪费了不好!到了晚上,我们又买了四碗馄饨,母亲还是让我吃三碗,然后她先把汤倒在她的碗里,说道 :“你怕人说,我先喝了就不怕了”。这时我才想起中午的事,为了让我吃饱饭,母亲喝儿子的剩汤,而我还因虚荣心作祟责怪母亲。我感动的眼泪都留下来了。虽然只是几件小事,但母亲乐观向上的态度和乐善好施的基因,却深深烙刻在了我的心中,也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决定要把母亲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在有生之年,做好事,施善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热心助学——25 年捐资百万助铜川贫困学子

一些熟悉我的人喊我“好人老黄”。我在生活的历练中感受过艰辛,在人情世故中品尝过冷暖,在岁月的奔波中经历过磨难,因此,更懂得如何去爱身边的人、贫困的人、无力完成学业的人和那些急需要伸手援助的人,我只知道要全心全意地去奉献自己的精力,不求回报,不求功名。

1994 年 8 月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茅草屋走出文科状元》的报道,被贫困学生郗攀峰克服困难,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的事迹所感动。“无钱买书桌就用 72 块青砖支起‘桌子’学习,上学没路费就步行几十公里走到学校,生活费不够就每天只吃一顿饭……”这些文字描写让当时还在供电局上班的我很有感触,我随即撰文《茅屋状元感动人 三百元钱表寸心》表示帮助,并驱车将 300 元钱送至郗攀峰家中。同时,大家看到报道后,纷纷为郗攀峰所在的中学捐款,共筹集资金28000 元,不仅圆了郗攀峰的大学梦,还帮助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

这是我第一次帮助贫困学生,也是让我迈出人生扶贫帮困的第一步。从那以后,帮助农村贫困学生上学成为我的一项“爱好”,许多家长经常慕名到我所在的单位找我,我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一百、二百的给过,三百、五百的掏过,一千、二千的也捐过……

1996 年,参加市政协会议时,来自一所偏远山区学校的政协委员说她所在的阿庄中学条件艰苦,非常穷,土房、土墙、土厕所。于是开完会后,我去那所学校实地查看,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当即回来组织捐款。电力系统 200 多名职工一共为阿庄中学捐款 11000 多元,我本人捐款 1000 多元,用于资助学校的普九工作。让当时的阿庄中学校长颇为感动。

1997 年,我利用废铁旧料为耀州区庙湾中学制作架子床 88 张,解决了学生住校无床铺难题。还资助了该校两名贫困生至读完高中,并连续 7 年将两名孩子接到家中过年,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他们,平时我也会挤出时间去看望他们,送去作业本、衣服和零花钱。

1999 年 9 月,当我得知来自印台区的任军强同学被延安大学录取没有学费上学的事后,随即带头捐款 1000 元,并号召公司员工少抽一盒烟、少吃一斤肉,帮助任军强同学圆大学梦。在我的号召下,全公司为任军强同学资助 11000 多元,还专门派车把任军强送到延安大学。任军强的母亲非常感动,逢人便说 :“多亏了黄经理,要不是他,家里根本拿不出学费,我娃就上不了大学!”

2001 年,我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奖金 5000 元,我用这笔钱为耀州区庙湾小学购买了一台大彩电,并送到学校……

2010 年,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我捐资助学的义举没有随我而“退休”。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做人乐观,喜欢挑战自我,尤其喜欢做社会公益事业。

2012 年,是我刚成立的陕西宏显传媒有限公司的关键时期,公司业务正在展开,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与铜川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捐资助学合作协议,设立了“宏显助学金”。协议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自 2012 年起,每年捐款 2 万元帮助该校 10 名学生,每生每年 2000 元帮忙他们完成学业。2012 年 11 月,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助学金发放仪式,并给我颁发了“扶贫济困助学育人”的奖牌。后来,我还在铜川市一中、市三中设立了“宏显助学金”,每年向两个学校的贫困生捐资助学 2 万元,分 5 年完成。从 2013 年至今,每年资助 20 名贫困学生,每人1000元,从未间断过。 我常对同学们说要多做些善事,多做些好事,这样人心里就会更踏实一些。人

不要光想做一个有钱人,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现在,这些孩子们和我都有联系,他们会给我写信发短信打电话,我不求他们来家里看望我,只求孩子们多为社会做贡献,奉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20 多年来,我先后资助 130 多名孤儿和贫困大学生,捐资超过百万元,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人生座右铭——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我的个人生活很节俭,从不讲究吃穿,但在助人为乐上却从不吝啬。凡是遇到有求助的人和事,我总是慷慨解囊。

1997 年春节前夕,我和爱人董改娣到耀县三政村看望贫困户。走进残疾人孙杜锁的家里,看到他和两个孩子蜷缩在只铺着一张破席的炕头,冻得瑟瑟发抖,听到孩子 5 年前就被妈妈遗弃的遭遇和一心想上学的哭诉。我们把孩子抱在怀里,哽咽着说 :“娃啊,别哭。今后,大伯大妈供你俩上学。”从此,对这两个孩子我们百般关爱,除了每月给每个孩子 60 元生活费外,还把每学期的学习用品、服装费用全包下来,直到孩子中学毕业。同时,连续 9 年把两个孩子接到家里过年,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后,我又主动帮他们找工作,延续了对他们的关爱之情。

1999 年,我把发生车祸的伤者送往医院治疗,没有留名。直到铜川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给单位送来表扬信,大家才知道了此事。

我当年插队下乡的印台区金锁关镇仓窑村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关心村上的发展,出资为村上修路买水泥,每年春节前都要回村上慰问年老体弱的村民,送去米面油和红包。只要村民谁家有困难,捎话或打个电话,我都会立即回到村上,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干。村民们都说:“老黄真是一位称职的‘荣誉村民’!”

爱心无界——一个人与两座城的故事

近些年,我还担负起了宣传铜川文化、推广铜川好人之城的责任,并把助人为乐、捐资助学的美德传扬到兄弟省市。

说起我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渊源,一个是我原本就是蒙古族人,另一个还得从一个故事讲起。1994 年初春,一辆挂内蒙古车牌号的卡车在铜川老市区路旁停放,不幸被一辆当地车碰撞,司机驾车逃之夭夭。我当时恰巧路过,看到这一幕后很生气。在记下逃逸车号后便在路旁等候受撞车的车主,并主动帮助车主联系赔偿和修理事宜,使事故得到了妥善处理。这让外地车主牛俊雁非常感激,20 多年来我们常来常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牛俊雁现在也成为了鄂尔多斯市的市委书记。2017 年 4 月,在我的协调沟通下,铜川市政协考察组应邀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学习考察,我作为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成为两市交流的友好使者,对接并资助了当地贫困学生呼日都 ;8 月 2 日,我又专程前往鄂尔多斯市探望呼日都及他的家人,并给他们送去了铜川孟姜塬的桃子以及 4000 元钱。后来,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民委牵线,我在该市又收养了两名蒙古族贫困儿童,资助他们上学。

2017 年 4 月初,我带着“宏显大舞台”回到老家河南许昌市岗黄村,给乡亲们带去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还为村小学的小学生们讲授道德课,讲述铜川好人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并为学校捐赠书籍《德润铜川》;了解到学校的情况后,现场为该校贫困学生捐赠现金 3000 元,同时,为村上免费安装了价值 8 万元的路灯 85 盏。

关心民生——敢于担当的“议政家”

1996 年,我被提名推荐为铜川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常委,进入政协领域,到如今已连任五届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委员后,我感觉天高了,地广了,眼界开阔了,格局变大了,注意力也从扶贫帮困拓展到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全市重点项目实施、民生热点问题等方面上来。

老市区虎头山道路崎岖、坑洼不平,给山上居住和生活的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我获悉此事后,就徒步前往,亲身体验,随后撰写《关于虎头山路难行的提案》,引起市交通局的重视,并于次年列入计划予以施工修建。修好后的虎头山上山道路全为水泥路面,直通山顶,比以前宽出几米,而且路两边的人行道修有台阶,方便居民行走。我用政协提案,为这里的居民解决了几代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铜川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历史名人众多,柳公权、范宽等书画家为后人所敬仰,但是铜川南市区却没有一处集中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此,我提出《关于把新区崇文街打造成为书画一条街的提案》,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予以实施。

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我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陈炉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座 1400 年炉火不熄的陶瓷古镇,被誉为“世界陶瓷活化石”,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但是古镇的保护和建设却不尽人意。我多次前往陈炉镇调研,走遍山上山下、大街小巷、各家窑厂,并撰写了《关于大力创新管理体制加快陈炉古镇建设的提案》,为后来陈炉古镇的保护、开发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孟姜女的故事历来被人们熟知,但铜川是孟姜女故里的宣传过去却是不够。为了加大孟姜女故里开发力度,打造孟姜女文化品牌,我深入村镇、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民间传说等,经过多次调研,多方论证,自己撰写了《关于修建孟姜女故里的提案》,并由个人出资高薪聘请专业人士,独家策划制作了手机动漫《孟姜女传奇》,引起众多人的兴趣。同时,为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贵资源,我积极奔走,多方协调,于 2015 年 6 月在铜川市王益区召开了“陕西孟姜女文化研讨会”;10 月在铜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召开了《孟姜女》动漫故事剧本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我公司发掘铜川本土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这一动漫前景寄予厚望。2018 年 9 月,《孟姜女》这部由铜川原创的26集动画片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为 2018 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目录,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予以优先安排播出。该片播出后,为宣传推介铜川民间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坚持调查研究、敢于建言献策,履职政协常委 20 多年,参加政协活动数百次,撰写提案百余条,被政府部门采纳数十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政履职,为铜川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明星委员”。

“宏显大舞台”——铜川百姓的“星光大道”

我自幼酷爱文艺,吹拉弹唱、自编自导都有一点功底。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能为铜川的文艺事业做点什么。铜川拥有 84 万人口,却没有一个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 年退休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参加的活动多了,就勾起了我圆梦的欲望,也就有了打造一个真正属于铜川老百姓的舞台的想法。说干就干,经过认真论证,反复斟酌,并自筹资金 50 万元,2011 年 11 月,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宣告成立。公司以民营企业模式、国营企业管理相结合运营,招收下岗待业人员及大学毕业生 10 人,并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随后,为了尽早使公司进入演出阶段,我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良好的人缘,找场地、引人才,购买音响、灯光和车辆,搭建演出舞台,到了 2013 年 5 月,一个以“草根”为活动主体的铜川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宏显大舞台”,在铜川新区崇文街正式投入运营,开锣唱戏。为了鼓励更多的选手走上舞台并走得更远,我还个人出资 13 万元用于奖励选手和聘请专业评委。

自 2013 年开办以来,“宏显大舞台”一方面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擂台赛、选拔赛,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赛事 35 场,报名人数超过 2000 人次,产生月冠军 32 名,年度总冠军 4 名。一方面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公益文化活动,先后在铜川各区县乡镇、社区、农村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 500 余场次,“送文明下基层、送文明到乡村”“中国梦铜川情”走基层文艺演出 100 余场次,服务市民群众 20 多万人次,先后让 500 多名文艺爱好者、草根艺人登台献艺,既丰富了铜川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有 50 多人通过宏显大舞台走向全省和全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推动了铜川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为铜川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以来,还先后拍摄各类文化专题片十余部,如《神奇的药王山》《绿色崛起》《魅力铜川》《铜川旅游》《潮平岸阔正扬帆》《北方有福地 养生宜君城》等,实现营业额 800 余万元,为国家上缴利税 30 余万元。现在,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宏显大舞台”已经成了铜川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时间最长的话题,在铜川各村镇社区及周边市县,乃至整个陕西都颇有影响力,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铜川的星光大道”。

家风传承——一家三代组成“全国最美家庭”

我在家里的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挂上了“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条幅,以此作为家训。我的妻子、女儿、孙女等也都是心怀慈爱、乐于助贫之人。

2005 年,癌症夺走了我年仅 29 岁儿子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给我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就在这么悲痛的时候,妻子还不忘提醒我说 :“给山里的孩子送钱了没有?”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也为之震动。

生活中,妻子对我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在我生病时,妻子日日守在身边,半夜3点帮我打吊针 ;我因病弯不下身,就连袜子也是妻子帮忙穿的。

提起我的家庭,我很是欣慰和自豪。家里的财政大权虽说是媳妇管,但只要我说要捐钱,她从来都是要多少给多少。我们从来没有因为钱闹过矛盾。我常说:“如果有人问我,这辈子最值得炫耀的是什么?我会骄傲地告诉他,我拥有一位贤妻,是她成就了我,成就了我的事业,她是我们家的功臣。”

受我和妻子的影响,做好事在这个家庭已成为一种习惯。我的女儿黄静,是电力企业的一名员工,工作中兢兢业业,生活中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媳妇、 尽职的母亲。她说:“父母教会我的感恩、善良、坚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现在,我也经常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让善良的基因在我家传承、延续下去!”女儿对于我投身慈善事业十分支持,不仅经常和我一起参与捐资助学活动,协助我参加各种慈善活动,进行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和家庭,还经常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做慈善,小到三百五百,大到三千五千,女儿从来都是慷慨解囊。

2017 年,我的家庭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之星”;2018 年 5 月,我们家又入选2018 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名单。

老骥伏枥——爱心征途无止境

2017 年春季,一位朋友看我一天忙个不停,便将自己在新区城郊的一块空地让给我种点花草蔬菜,调节一下工作生活节奏,这可正中了我的下怀。我热爱土地,有着下乡知青经历和情结,对种地有极度的热情。从此以后,这块被叫做“宏显小菜园”的地里,就有了忙碌的身影,发生了我和家人以及“宏显大舞台”演员们种菜的许多有趣故事。

根据季节不同,我和老伴常常抽空给地里种上豆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萝卜白菜,甚至玉米、花生、土豆、红薯等等,“宏显大舞台”和“宏显合唱团”的演员们也时常来到地里体验养花种菜之乐趣,挖渠、浇水、施肥、捉虫、拔草……欢笑声洋溢在欢快的劳动过程中。

经过大家精心呵护,地里的各种蔬菜基本都是大丰收。我把摘下来的各种蔬菜瓜果,让大家带走,拿不完的,就送给其他人。对于生产量大的萝卜白菜等,就挖窖储藏起来。从种菜中我感受到了许多 乐趣,也体验到了农民种地的艰辛。

2018 年 7 月,我出资注册了一个新公司——陕西宏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耀州区购买了数十亩地,种植苹果、桃、梨、杏、樱桃等各种瓜果,随后还将搞一些养殖方面的项目,建一些铜川文化旅游特色景观景点等。我想要把这个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及科学普及兼备的科普园,走文化向农村发展普及的路子。届时,等这个科普园建成后,我会邀请城镇学生到园里参观学习,向他们普及铜川文化旅游方面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增厚铜川这个文化名城的深度,为发展铜川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自 2019 年加入市红十字会成为会员以来,我更是与公益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次为环卫工人送去粮油、手套、口罩等物资价值 5 万元,为他们送温暖。在市政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向印台区金锁关村民杨振东捐赠小型厢式货车一台,帮助他养鸡养猪、种植蔬菜,带他走上致富之路。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第一时间捐款2万元,是铜川市红十字会收到的首笔抗疫爱心善款。今年7月20日,河南郑州洪涝灾害发生后,我又第一时间出资4万元采购面粉 10 吨,并联系车辆送往灾区,与灾区群众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加入红十字会以后,我更加明白了公益事业的深刻内涵,那就是不但要自己做好事,还要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善事、做好事,让爱充满人间。爱心无界,善举无疆。

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筑起一座爱的丰碑!

如今,年已古稀的我依然没有停步,还在撒满爱心的征途上,谱写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