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照金记忆——阿姑神庙起枪声

发布:2021-12-17 20:04:17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提起耀县革命斗争史,就不能不提到寺沟乡的阿姑社村。在寺沟乡的三十六位烈属中,阿姑社村就占了十一位。

据《续耀州志》卷一载,清乾隆二十七年前(公元 1762 年),村南建有“阿姑”神庙一座,当时把土神和祭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皆称社,故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世代在此祈求神灵保佑,然而他们总也免不了挨饿受寒,被人压迫剥削。于是,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1933 年 7 月 21 日晚——王泰吉起义的当天晚上,耀县党组织早期领导

人张仲良(寺沟乡方巷口村人)受上级指示,匆匆从西安赶回耀县,同曹雯、张邦英、杨声等商谈后,连夜赶到寺沟乡阿姑社村,找到陈学鼎,告诉他王泰吉起义了,马上成立耀县游击队配合行动。以阿姑社为基础,陈学鼎召集起六七十人,都是贫雇农,张仲良讲了话后,大家报名参加,第二天正式成立了耀县游击队。

搞起游击队,枪就成了问题。7 月 22 日,陈学鼎、张仲良、曹雯进县城找到耀县北区区长兼民团团长赵连璧(赵在北区办的民团有三十多支枪,阿姑社人),动员他带领民团起义。赵连璧推说有病不能去,就写了一张“任命陈学鼎代理北区民团团长”的条子,加盖了私印,派秘书与他们同去。 

随后,陈学鼎派人秘密通知陈国栋(阿姑社人,时任王益村特支书记),要打阿姑社,捉拿恶霸地主左善楚兄弟,先由他带人去围攻,他们随后带北区民团援助,从中计取。

陈国栋从王泰吉那里带了一排兵,并领了十几支老毛瑟枪,借了一支驳壳枪,23 日刚吃早饭就赶到阿姑社,围城打枪。左家豢养的地主武装紧闭南北城门,城墙上支有土炮等武器,严密防守。枪炮声断断续续,直打到黄昏时分, 王泰吉的一排人回了县城。此时,陈学鼎带领北区民团四十多人赶到。左善楚等听说北区民团“救援”来了,高兴地说:“咱连璧的团回来了!”城门打开后民团进了堡子,冒着夜里下的箭杆子白雨,迅速解除了守城地主的武装。不料民团团副朱瑞轩暗中给左善楚通风报信,奸诈狡猾的左氏兄弟像泥鳅一样溜掉 了(7 月 25 日,左氏兄弟在羊峁咀的破窑中被抓获,于方巷口村被处死)。

1933 年 7 月 24 日下午,北区民团和游击队员六七十人集中方巷口村。首先处决了朱瑞轩,然后集合讲话,民团团丁带枪站前排,游击队员大都未带枪站后排。陈学鼎简单地讲了几句话,喊了一声“收枪”,后排游击队员个个奋勇上前,有的团丁不愿交枪,陈马上举起手枪恐吓。收枪后,一部分人留下参加了游击队,一部分遣返回家。

游击队缴获了北区民团七九式步枪三十来支,加上原来缴获地主武装和自制的三支折腰手枪、土炮、大刀、梭镖等,以及王泰吉给的十几支毛瑟枪,一百多名游击队员差不多两三个人就有一支枪了。7 月 28 日,游击队向照金革命根据地进发。

硝烟散尽六十年,阿古庙已被一所学校所代替,旧时的庄子扩大了四五倍,砖石结构的房子代替了原来的茅舍。如今的阿姑社人,已不必再祈求神灵赐予他们幸福,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亩均四五十斤增加到二百多公斤,村里办起水泥厂、砖厂、纸厂、油坊和商业公司,人均纯收入达到 490 元。

冒着寒冷的北风,我们静静地站在陈学鼎、陈国栋的故居前,老屋犹在, 房主已是新人。过上富裕生活的青年人对先辈们抛洒热血的往事似乎已说不出所以然,而共和国会忘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