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铜川故事—再唱山歌给党听

发布:2018-08-0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1.jpg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抽敌人。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党的光辉照我心。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唱红,被评为共和国经典歌曲之一,几十年久唱不衰。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首群众喜爱的歌的词作者是来自铜川矿区的一名矿工,当时署名蕉萍,真实名字叫姚筱舟。

姚筱舟,1933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从小爱好读书。回忆童年的生活,他说:“当时我黄埔军校毕业的叔叔在国民党部队里任少将,他告诉我不要当官,要多读书,学点本事,所以我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好,数理化在同学里面是非常优秀的。上饶解放前的那段时间非常乱,国民党像土匪一样,烧杀抢掠,大家很茫然,不知逍以后的路在哪里。”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打响渡江战役,5月初上饶就解放了。姚 筱舟当时一门心思想上学,于是那年的5月底,和几十名同学一起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共产党,并渴望加人。不久之后,我一边学习,一边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剿匪。”

1951年姚筱舟从贵州带着一批新兵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铁道第三师师部卫生队当文化干事,平日抢修被敌机炸毁的桥梁,战斗之余在坑道里教战士们唱歌、学拼音、识汉字,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4年从朝鲜回国,姚筱舟转业,加入到支援大西北建设的行列。1955年被调到铜川焦坪煤矿,当了一名技术员。“当时我对采矿也没有概念,对技术员的工作更是一窍不通,这和我所学的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转念一想,好歹是门技术,就跟着当时的师傅学习了,大概一年多后,基本上就可以独自完成工作了。”

1957年姚筱舟受到了人生最大的挫折。那年的1月8日,井下发生了火灾事故,14名工友遇难,尽管当时他在家养病不在现场,但仍被“撤职下放,管制劳动”。那次事件后,姚筱舟成了“黑五类”“重点专政对象”和“内控人员”。姚筱舟说:“就因为有个国民党少将的叔叔和在国民党海军工厂任职的哥哥,在那时看来成分是很不好的。”技术员干不成了,要到采煤一线去接受劳动改造,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

从那年开始,姚筱舟和最底层的矿工们一起在焦坪的露天煤矿采煤。这些一线的采煤工人既淳朴又真实。姚筱舟说:“他们没有因为我的家庭背景不好而看不起我,反而因为我读过书非常地爱护我,重活累活都不让我干。当时的区队党委也常常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写广播稿,出黑板报,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但被定为‘内控人员’后,入党的事情就与我无缘了。”

那时候的矿工们都是从旧社会经历过来的,吃过苦,受过压迫,是共产党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们对共产党有着发自内心的爱。那时候工人中流传着很多对党的热爱的歌谣,如“党是咱的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的家”,“旧社会,咱是冬天里的葱;新社会,咱是国家主人翁。冬天里的葱能成为国家主人翁,全靠那共产党,忘不了毛泽东”。听得多了,姚筱舟也想自己写点东西。“在采煤一线与那些质朴的矿工们一起奋斗一起生活,他们的感情既真实又强烈,他们对党的热爱需要更好地表达。区队党委也很支持我写东西,那时候一个稿子2块钱,一袋面才8块钱,写东西不但在实际上能够挣取稿费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思想感情的宣泄。于是,我就用不同的笔名开始匿名投稿,发表了很多的诗文。”

1958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姚筱舟一口气写下了三首小诗,其中就有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能生我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党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这首诗的很多内容都是从矿工们的歌谣中提炼出来的,当时姚彼舟用的是“蕉萍”的笔名,想替煤矿工人们表达出来他们内心的情感。后来这首小诗登在了《总路线诗传单》第八期上,接着又被收入《新民歌三百首》 中。

1963年这首诗从雷锋同志的日记中被发现,他发现雷锋做了些小的改动。很快,这首歌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作曲,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进行了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一下子红遍了全国,1965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这是姚筱舟所始料不及的。

姚筱舟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非常激动。没想到一首小诗竟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但后来姚筱舟仔细一想,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闪为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中国那些曾经受过苦难的,不论是最底层的矿工、人民英雄或是艺术家对共产党的一种情感。“那时候我没事就哼哼这首由我写的诗改编成的歌曲,心中暗暗地高兴,闪为这首歌唱出了当时人们的心声。当时朱践耳是为雷锋谱的曲,才旦卓玛是为雷锋唱的歌,如果不是雷锋的话,这首反映当时矿工心声的诗可能会像其他我写过的诗同一样,无人知晓。”

后来,朱践耳通过写信找到了姚筱舟,并把歌曲的词作者改为蕉萍,因为当时姚筱舟的身份问题,依然不能用真名。到了 1979年,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平反,姚筱舟跑去找领导要求平反。领导说:“你是‘内部控制’人员,不是反革命,平什么反?”就这样,姚筱舟的身份问题就顺利解决了。1984年姚筱舟被安排到铜川矿工报社担任文艺副刊的编辑,前后又写了很多诗歌、散文和小说。

1993年,姚筱舟退休了,直到2001年终于入了党,算是了却了一个心愿。

《唱支山歌给党听》到处传唱的时候,曲作者朱践耳一直想了解素未谋面的歌词作者“蕉萍”是谁。1963年秋,朱践耳通过多番寻觅,终于发现“蕉萍”在铜川焦坪煤矿,于是便给该矿党委书记写信。党委书记赵炳儒也不知道蕉萍是谁,就召开大会问大家:“谁叫蕉萍?”筱舟没有吭声。他那时已深受“血统论”和“唯成分论”之害,心里暗想,寻找“蕉萍”,谁晓得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二天,矿党委派人把筱舟找 去,赵炳儒问:“你是‘蕉萍’,有人看见过你用笔名写稿子。”筱舟一看瞒是瞒不住了,于是就诚惶诚恐地点了点头。赵炳儒笑说:“好事嘛,这有啥不敢认的!”便把朱践耳的信转到筱舟手中。于是,从196年起,《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才正式注明词作者的真实姓名。然而,北京举行颁奖大会时, 筱舟因“社会关系复杂”未能成行,一套《毛泽东选集》、四张丝织音乐家像和一张奖状还是由矿上转交的。在“文革”中,《唱支山歌给党听》不但没有给筱舟带来好运,反而成了他的“罪状”。

1997年5月9日,在姚筱舟的记忆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晚上8点,他珍藏在心里34年的企盼定格在上海市南京路上的“上海电视广播大厦”四楼演播厅舞台上。姚筱舟应上海东方电视台之邀,前去参加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导演与主持人精心地给他安排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他在现场见到了作曲家朱践耳和已成为著名歌唱家的才旦卓玛。在雷鸣般的掌声和照相机闪光灯的包围下,他们三人忘情拥抱,紧紧地握手。一家报社记者风趣地说:“这一天是一支歌中起来的三个人共同的节日。”这支歌就是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才旦卓玛首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继《唱支山歌给党听》之后,他还写了好多首歌,在铜川矿区传唱。尤其是《再唱山歌给党听》,体现今时与往日的对比,表达人们对共产党的感情:“永唱山歌给党听,世世代代唱不停;心中有了共产党,文明和谐遍地春。五十六个民族跟党走,风雨无阻向前进;携手奋进奔目标,人民幸福祖国复兴!”姚筱舟说:“歌词需要很严谨地进行一字一句地推敲,还要符合演唱时的韵调,这只是个诗词。《唱支山歌给党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共产党带来新生活由衷的感谢和对党的热爱,《永唱山歌给党听》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他说:“人们的生活变好了,国家变强了,说明中国的历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了。我很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矿工和铜川矿务局及区队党委,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我的鼓励成为我创作的源泉和支柱,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块煤。若要我自己总结,就是‘发已千层白,心犹一寸丹;《山歌》传儿孙,余热献给党’。”

2013年4月13日是姚筱舟八十寿辰纪念日。铜川文学艺术界60多人汇聚一堂,纷纷登台为他鲜花、献歌,用欢歌笑语为他祝寿。已是耄耋之年的姚筱舟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偕夫人率子女逐桌敬酒,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这是咱铜川文化人的一次人才荟萃,更是我的人生盛事喜事,是朋友们赠予的千金难买的生日礼物,吾将永存珍藏。”

我们祝愿姚筱舟,这位煤矿工人的歌者永葆艺术青春。(王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