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6-09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难 忘 的 时 光
——《北京知青情系宜君》赠书座谈会侧记
张玉珍
2015年3月23日,早晨八点半,天空飘着毛毛细雨,绒绒的、轻轻的,感觉十分惬意。这天,是铜川市政协前往北京召开《北京知青情系宜君》赠书座谈会的出发日。在市政协主席张应龙、副主席靳贤孝的带领下,副秘书长许恩义,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宋敬,学习文史办主任刘晓梅,我,以及随行的省政协《各界导报》、铜川日报社、铜川电视台的3名记者一同启程。
2014年是北京知青插队铜川宜君的45周年。为了进一步弘扬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传承和续写北京知青和铜川人民的深情厚谊,助推铜川提速转型发展,5月,市政协主席张应龙在到任市政协工作刚满一个月之际,就提议编辑出版《北京知青情系宜君》文史资料,并诚意邀请促成北京知青回访团重返铜川宜君,重踏故土参观回访、共叙友情。为此,张应龙主席做了大量细致的协调沟通工作,并多次赴北京联系知青,洽谈落实相关工作。这项工作得到时任铜川市人民政府市长郭大为(现任中共铜川市委书记)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北京知青的积极响应,最终才有了这套由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和宜君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共同征集编辑出版的《北京知青情系宜君》文史资料。
我们一行乘坐的是西安北—北京西的G656次高铁。上午10:05从西安出发。高铁宽敞明亮、平稳快速。一路上,望着窗外倏尔闪过的壮丽美好的景色,我强烈地感受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我的思绪也跟随着飞驰的列车,回到了去年编辑出版《北京知青情系宜君》的那段紧张繁忙的日子里。
2014年7月,市政协办公室发出征集《北京知青情系宜君》文稿启事,并及时成立编委会,市政协主席张应龙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各项工作都在张应龙主席、靳贤孝副主席、袁东强秘书长等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有条不紊进行着,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征稿工作在北京知青周凯、毕昆、王寅生、卢卫东等同志的大力帮助以及知青们的热情参与下,进展十分顺利。随后,许恩义、刘晓梅和我三人对征集到的所有稿件进行认真负责的审稿、编辑,筛选出备用的稿件近90篇,图片60余幅。最后,根据稿件表述的内容及撰写手法进行分类,将文稿分成激情岁月、重踏故土、情系宜君、奋斗历程、艺文集萃5个专题,分上下两册印制。
2014年12月12日,正式的编辑、校对工作开始了。我们几个人集中在一起一遍遍审着稿子,严格谨慎地修改和编辑每一篇文稿。记得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各自把审过的文章中的疑惑记在本子上,利用吃饭时一起交流、探讨;白天,除了吃饭就是审稿改稿,晚上常常加班到11点多。记得为了弄懂文章中一个词语的意思,多次反复讨论,甚至争论,只为求证一个最为妥帖的表述。记得在看到知青刘秀英撰写的文章中分别出现的“棉猴”和棉袄一词,经过讨论,才明白“棉猴”不同于平时说的棉袄,最后通过网上查找,弄明白原义后在原文中予以加注,以免引起歧义。记得为了彩插、封皮及手提袋的设计,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认真选配每一幅图片,对整体布局、构图、色彩等一遍又一遍修改、调整,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记得每一工作步骤进行完毕后,我们都苦口婆心地给陕西中财印务数码中心的负责人说情,请求关照和帮忙,甚至几次插队赶进度……真是不易呀,一稿、二稿、三稿的编审校对结束了,版式设计、彩页也定稿了,直到所有工作全部进行完毕定稿,这才大大舒了一口气……
下午3点33分,列车到达宏伟气派、熙熙攘攘的北京西客站。刚一走出站,铜川驻北京办事处的负责同志和当年的北京知青代表王寅生、刘余良、滕明、杨军荣、蔡淑华等就热情地迎上来,与大家一一握手,亲切问候,微笑着迎接我们,让人一下子感受到首都北京亲人般的亲切和温暖。
回到北办玉华宫宾馆,简单收拾安排好住宿后,按照张应龙主席的要求,我们立即和周凯、王寅生、刘余良等知青代表商量承办召开赠书座谈会的有关事宜。
第二天午饭刚过,报到工作正式开始。早有按耐不住激动和兴奋之情的知青们簇拥着前来报到,见面亲热地握手、拥抱,不少知青几十年未曾谋面,少不了一阵热乎寒暄,相互聊着各自近况和感受,同时留下联系方式。一时间,一楼大厅报到处热闹异常,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气氛。
那天,回访团成员、书稿作者以及闻讯赶来的知青代表们共计70余名欢聚一起拍照留念,随后,在玉华宫宾馆会议室召开了《北京知青情系宜君》赠书座谈会。
座谈会由市政协副主席靳贤孝主持,张应龙主席出席并作讲话。市政协副秘书长许恩义,宜君县委书记刘冲,宜君县政协主席王东平,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宋敬,北办主任寇兴平,市政协学习文史办主任刘晓梅出席座谈会。刘晓梅就文史资料编辑出版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回访团团长周凯、副团长毕昆、秘书长王寅生以及知青们争先恐后热情发言,抒发激动和感激之情。
回访团团长周凯情真意切的发言说出了知青们的共同心声,“编辑出版这套文史资料,确实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这套文史资料导向正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庄重大气,可读性极强。特别是,铜川市和宜君县家乡的领导亲自来北京,为知青隆重地颁发这套书,使得我们又一次与第二故乡的领导和亲人们在北京相聚,也使知青们有机会再次相聚!”
随后,各位知青争相发言,对这套文史资料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发言中有充满深情的往事回忆,有回访铜川宜君的亲身感受,有对未来铜川宜君的美好畅想,还有愿为第二故乡做贡献的一片深情;有言简意赅的现场赋诗,有满怀深情的陕西腔调,还有声音嘹亮的眉户唱段;有满面春色激情饱满的,有眼含泪花笑意涟漪的,更有心情激动数次哽咽的……知青们纷纷抒发着自己对铜川宜君的一片深情,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饱含深情,犹如一场亲人们的聚会,会场气氛不时被掀向高潮。宜君县委书记刘冲深情的一句“宜君永远是你们的家,欢迎知青常回家看看”将会议气氛再次掀向高潮,也进一步拉近了北京、宜君的距离。
最后,张应龙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感动于座谈会的气氛融洽,感动于知青们对铜川宜君的一份情谊,感动于知青们相互之间的一份感情。他期望通过这本书的编撰,架起铜川和北京知青联系的桥梁,使更多的人了解铜川、关注铜川、宣传铜川、支持铜川,在铜川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留下知青光辉的一页。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赠书座谈会结束了,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一直在现场的我也被这种敞开心扉、流露真情的气氛感染着,这种美好而令人难忘的时光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