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4-02-26 10:51:13来源:编辑:浏览: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需求,突出资源整合,着力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科技攻关和服务,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现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研发平台9家,市级创新平台17家,院士工作站6家,初步形成了以铝基、镁基、碳基、复合纤维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业为支撑,以商业航天、光电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铜川高新区(一区三园)现有以企业为服务主体的科技平台32家,占全市91.4%,集聚创新效应明显。
调研发现,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受起步晚、基础较弱、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科创平台缺乏系统顶层设计,建设水平较低,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偏少,科研力量薄弱,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需求。二是科创平台管理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资源整合度不高,承载力和服务功能还不完备,管理团队在科研决策、财务管理、人才招引等方面自主权不够。三是科创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效益产出不明显,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支撑产业发展不够有力。
为此建议:
1.在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上做文章。一是明晰平台建设思路,准确把握创新平台建设跨界融合、协同互动、数字赋能新趋势,以知识共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为链接,推动“政产学研金”有机融合,实现平台链与创新链精准匹配。二是明晰平台建设规划,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科创能力,科学规划创新平台体系发展目标、主攻方向、运行模式和要素保障,构建清晰的科技平台版图。三是引导鼓励区域内企业自建或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完善奖补与扶持政策并加大落实力度。四是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展示中心建设,形成展示窗口、宣传窗口、交流窗口、保障窗口。
2.在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上下功夫。一是在考核激励上,针对不同平台定位和特点,健全完善动态考核激励机制,重点突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经济效益等指标,形成奖优汰劣格局。二是在科技攻关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攻关“揭榜制”、平台科研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等,形成研发在平台、产出在企业的新格局。三是在激发活力上,建立科研创新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赋予创新平台更多自主权和政策红利,探索推进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平台运作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有效整合现有平台,推进各类创新平台“互联网+”进程,推动服务共享。四是在成果转化上,畅通转化渠道,搭建基于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合同交易、大型设备共享、产品配套对接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3.在打造两链融合“促进器”上显特色。一是对企业的研发、创新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全面系统和可持续的管理,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务,形成有效生产力。二是围绕铜川高新区“一区三园”建设,紧扣光电子、新材料、航天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链,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布局建设数量充足的市级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联合体建设,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聚焦科技成果承接转移转化攻坚发力,加快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院所以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等形式与我市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优质科技资源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