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他山之石

永远同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发布:2018-08-06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期盼已久的《梁家河》出版发行后,我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通读了一遍,读时心情激动,深受鼓舞和鞭策;读后思绪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习近平总书记博大淳厚的人民情怀是时刻同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出来的。伟大是“熬”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人生经历和磨炼,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心灵上受到洗礼、思想上受到感染、精神上得到升华。 

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观不是生而有之,而是来自于同人民一块苦。刚到梁家河,少年时期的习近平经受艰苦的生活磨炼,先后通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变成了“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直到“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习近平说,“插队本身,这是一个标志,界定着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么在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源于此、获于此。”这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我认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少年时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贴近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观扎根了。这种自觉和自信来自于同老百姓一块苦,催生了他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观不是生而有之,必须苦群众之所苦,在苦中体察民情、在苦中觉悟自己、在苦中升华思想,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相处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从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拔穷根、共同致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不是一孔之见,而是来自于同人民一块过。“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学会了。那个酸菜很久不吃还挺想的。”2014年习近平给梁家河回信中指出,“我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怀抱一颗赤子之心,从梁家河起就同人民一块过,过大了格局、过出了高瞻远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战略等等,所有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的理论品格和本质特征。这种人民情怀和为民责任,发起于梁家河,成长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铭记:服务人民是我们的天职,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心中、落实在行动上。 

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不是一时之想,而是来自于同人民一块干。村民刘金莲说“近平当年担粪、担麦把肩膀压得又红又肿,背上风吹日晒,皮脱了一层又一层。”在梁家河,习近平不仅成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还带领广大社员治沟打坝、植树造林、大办沼气、办铁业社和代销店。可以说,梁家河的架子车推大了伟人胸怀,推出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到“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再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和担当,来自于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作风。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始终走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前列,干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实处。 

《梁家河》让我读懂了同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人民情怀。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人,人民就会永远记着他。 (作者 刘新琦 系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