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06-30 10:22:19来源:编辑:浏览:
“在人民政协的大熔炉里,经过不断淬火加钢,我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政协是我成长的‘助推器’与‘加油站’。”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语摘自市政协委员李河东的履职报告。
李河东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高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干过燃料销售,做过服装生意,经过不断摸爬探索,最终选定园林绿化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并成为当地绿化行业的“领头人”。
从2002年开始,李河东连续担任多届耀州区政协委员。2021年,又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迄今,与政协结缘已有23年。他坦言,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这得益于政协委员身份的加持。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履职工作。”李河东深知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自担任政协委员之日起,他就倍加珍惜这份荣誉,牢固树立委员主体意识、界别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
委员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不竭动力,推动他发挥好双重角色,争先进、做表率。一方面,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立足自身岗位,积极照章纳税、守法经营,争做铜川绿化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另一方面,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锚定发展目标,聚焦大事,着眼难事,注重实事,深度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有效民主监督,形成高质量意见成果。
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任务,是委员履职的重要前提和重要途径。作为耀州区政协经农委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李河东积极组织参加书香政协委员读书等驻室活动。他表示政协搭建的学习平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四种能力”,还有效拓展了人脉、开阔了眼界,有力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为管理企业行稳致远赋能。“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我从中受益良多。”李河东说。
回顾二十多年的政协履职路,让李河东印象最深的是他通过提案让家乡群众告别了不通电话的历史,他至今还记得那是他履职以来撰写的第一条政协提案——《关于尽快给阿子塬接有线电话的建议》,该提案被列为当年耀州区重点提案,由区委书记领衔督办。“电话装上了,办理单位工作人员让我拔号试试,那一刻永远也忘不了。”李河东动情地说到。
第一次撰写提案反映问题就帮助解决了群众最期盼的事,这大大激发了李河东的履职积极性。随后,他积极撰写提案信息,推动通村路修到家乡阿子塬,解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看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墓荒草萋萋,为修缮柳公权墓地奔走呼吁、出谋划策,在他的推动下,柳公权及兄长柳公绰墓被重新修葺。近年来,围绕柳公权文化品牌提升不断建言发声……
二十多年来,李河东积极参加政协各种活动70余次,撰写提案5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0余条。《关于尽快修通关庄镇至马吉村油路的建议》等八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提出的《关于设立柳范纪念日》提案,引起市级层面重视。先后四次被评为区政协优秀委员,市政协表彰其为助力脱贫攻坚“结亲戚”活动先进个人。
李河东也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自2015年起,积极吸纳步寿塬周边群众及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年发放临时工工资90余万元,持续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同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累计捐款50余万元,并多次采购扶贫助农产品累计5万余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李河东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在人民政协的大舞台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记职责使命,务实担当进取,做好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委员,为谱写铜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再立新功。(记者 蒋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