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张蕊:小城宜君AI产业的“拓荒者”

发布:2025-07-30 10:24:36来源:编辑:浏览:

  “没想到吧,你用的支付宝‘碰一下’便捷支付店铺真实性审核是在我们这里完成的。”在宜君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办公区,铜川市政协委员、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蕊指着一群正在电脑前忙碌的年轻人对记者说。

  从杭州互联网大厂高管到扎根黄土地的科技达人,从公益项目探索者到“人工智能标注县”的缔造者,再到进军数字化便捷支付、医疗辅助标注等多个领域,张蕊用五年时间,将数字经济基因注入县域经济发展的肌理,为传统农业县宜君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播下“数字种子”

  在张蕊的电脑屏保上,循环播放着两组照片,一组是杭州总部的高楼大厦,一组是宜君县人工智能标注员的笑脸。

  2020年“人工智能标注”项目启动,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产业释放的就业机会,让返乡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当年,张蕊就从杭州总部带队来到宜君县,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和先进的数字经济理念、经验、管理模式引入宜君。那时,宜君在这一领域近乎空白。

  张蕊坦言,初期她带领20人团队像“跟着老师学写字”一样,从最基础的数据标注流程学起,一点一滴拓展团队、打牢基础,逐步将宜君打造成我省首个“人工智能标注县”。2023年起主动对接高德地图、无人驾驶等商业订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38.5万项标注任务,带动餐饮、电商等配套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地年轻群体回流难题。

  今年5月,国家数据局将其列为标注行业优秀案例,介绍成果如下:

  “针对数据标注行业数据质量差、标注效率低、人才短缺及县域产业空心化等难题。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区域产业生态链。累计培育本地数据标注人才600余人,带动260余人稳定就业,吸引22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区域数据产值达3500万元,为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样本。”

  如今,宜君县的AI标注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人工智能标注县”名片逐步打响,产业理念和创新模式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标注成为宜君县创新型主要产业之一。

  “张蕊是宜君县发展人工智能标注产业的探路者、领航者和实践者。”当地融媒体如此评价张蕊对宜君的贡献。

  建议里的“科技温度”

  作为铜川市、宜君县两级政协委员,张蕊的提案充满了“技术味”与“烟火气”。在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宜君县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鉴定的建议》的提案中,张蕊深入分析了宜君县在人工智能标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与潜力,指出打造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等级鉴定中心,不仅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评定标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能吸引更多人才汇聚,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与升级。

  经过不懈努力,该提案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并得到很好落实。2024年,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备案为铜川市用人单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成为全省首家县域级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鉴定中心。这标志着宜君县在人工智能标注产业人才培养与评定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使宜君县数字AI人才孵化形成闭环,完成从基础就业到职业化转变。

  今年的宜君县两会上,张蕊作大会发言,呼吁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结合县域实际,量身制定宜君县AI标注产业发展规划,将宜君县打造成为全省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养和鉴定中心,形成产业生态闭环。

  作为委员代表,张蕊还应邀参加了检察机关魏长城遗址保护“回头看”活动,张蕊提出了“AI+文物修复”方案:通过3D建模标注破损部位,辅助制定修复策略。她还推动将战国魏长城碑文转化为数字藏品,相关建议被检察机关纳入《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从黄土地里长出的数字经济,正通过张蕊委员的履职实践,书写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正如张蕊在县政协全会上的那句发言:“既要让农民‘码’上就业,更要让美丽乡村‘数’上振兴!”(记者 蒋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