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政协委员李秋萍:我参与了“铜麦”选育推广

发布:2019-12-13 08:51:38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铜麦’系列是铜川市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旱地小麦品种,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有幸参与到‘铜麦’系列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推广项目中来”。李秋萍坦言,能参与到“铜麦”系列旱地小麦的选育推广项目,这是她一辈子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今年三月份,由铜川市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的选育成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通过国审的第6个旱地小麦新品种。创造这个“奇迹”的并非专业的科研院所,正是李秋萍所在工作单位——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秋萍还记得刚参与项目时,她的领路人——中心副主任冯艳莉是这样给她介绍小麦育种工作的:“农业科研工作,从来没有捷径可言,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数十年如一日,才有可能出成果,需要的是农业人的坚守和自我沉淀”。事实上,“铜麦5号”和“铜麦6号”的选育,从王长春老师到冯艳莉站长,经过了30多年的积累和磨砺,浸透了了几代农技人的心血和汗水,称得上三十年磨一剑。

作为农技中心的新人,2006到2013年,李秋萍参与实施了陕西旱地铜麦系列品种配套集成技术推广项目。2007到2010年,参与了铜麦5号的选育和推广,“从扛起锄头除草学起,边成长边学习,在实践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学会了农技人吃苦奉献和担当负责的工作态度”,李秋萍说。

李秋萍记得,“铜麦”6号的选育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人工点种、镰刀收割、精细脱粒,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要耐心再细心,播种时,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男同志在前面拉特制的小犁,女同志在后面粒粒点播,成为田间一景。到初冬季节小麦进入分蘖期时,要俯身下趴一颗一颗查分蘖数,一块试验田上百个品种数下来,工作强度是超乎想象的。

尤其到了夏收的季节6月份,大家都生怕穿的不凉快,而他们则生怕穿的不严实,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挥起镰刀抢收“胜利果实”,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接地气的上演着一出出“冰与火之歌”。“女同志夏天都会穿裙子,但对我们却是一种奢望。田里的麦芒多,再热也要穿着长衫干活。”李秋萍苦笑着说。

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科技成果,李秋萍的职责则是尽快将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14年,李秋萍负责在陈炉镇双碑村和那坡村建立了2000亩“铜麦6号”示范田,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实现规范化田间管理,使示范田实现了“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播种机械、统一栽培模式和统一病虫害防治,达到高产目的。通过示范展示,田间地头品种特性讲解,田间技术指导让群众接受和认可,并及时处置田间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李秋萍说:“陈炉示范田前前后后忙了一年,没日没夜守在田间地头。2015年实收最高单产达到676.09公斤,创陕西省旱地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放了卫星了!”。

经过三年推广,铜麦6号已在我省旱地推广种植340万亩,累计增产小麦8500万吨,新增产值1.87亿元,增加纯收入1.53亿元。该项目获得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

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李秋萍个人排位第5名。

和许多默默工作在农技一线工作人员一样,李秋萍毕业15年来一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除参与了“铜麦”选育推广外,她还参与实施了印台区部、省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印台区每个行政村制定专用肥料配方,实实在在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是农技人最常说的一句话。2014年度,李秋萍获陕西省土肥工作先进个人,2012、2015年度获铜川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度获全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2016年度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万名科学使者进农村”活动获贡献突出奖。2017年,光荣当选市政协委员。见到李秋萍时,她正在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植保站站长赵树良一同观察试验田里小麦长势。“我们工作主要是和土壤和大田打交道,将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农作物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促进农业增产,帮助农民增收”,李秋萍说。 

 委员履职时刻_副本.jpg

和老农技交流经验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