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7-02-20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建平台 强服务 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铜川市工商联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为我市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截止2016年9月底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9.22亿元,占GDP比重为51.7%,同比增长1.2%,较目标任务高出了1.2个百分点。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非公企业发展环境较差。一是政策激励不足,存在重国营、大型企业,轻民企的现象,致使政策够用不管用、优惠不享用。二是非公企业融资难,部分商业银行对非公企业的抵押和担保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惜贷”现象明显。三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产业层次低。非公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末端,企业间产品依存度不高,难以形成相互带动集中连片发展格局。产业主要集中于煤炭、建材类资源型行业,现代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四个接续产业不大不强。投资领域较为狭窄,后劲不足。
3、企业实力有待提升。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行业竞争力不强、整体实力较弱仍是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非公企业对创新发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重视不够,加之自身实力不强,难以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得响、叫得出的“拳头产品”较少,行业竞争力弱。
4、科研经费总投入过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据统计,2015年全市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0.3亿元,投入强度占0.10%;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98家,其中,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下,作坊生产、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企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核心技术掌握少,产品更新换代率低,竞争力弱。
二、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在出台各项稳增长措施、大力支持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非公经济发展,深度挖掘非公企业潜力,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积极制定、完善全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土地审批、硬件配套设施、专利引入、产品外销、企业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倾斜。
2、以项目引领促转型。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放宽贷款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要民生工程等领域投资,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业,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在招商、审批、项目推进和建设等各个环节体现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维护民间投资的公平竞争,激发民间投资潜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
3、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好现有扶持政策的效用。市发改、工信、工商联、中小企业等部门要继续加强非公企业在资金、项目上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行业竞争力。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项目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功能发挥,帮助企业化解人才、项目不足的矛盾。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查,督促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把产品做精、做细,提高质量,逐步提高市场份额。对具有品牌优势的非公企业,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4、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各级非公企业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逐个产业、逐个企业实施精准化服务,在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开拓新兴市场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非公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市区县政府、园区建立非公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支持更多优秀的非公企业上市融资。要提升已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水平,聘用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平台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完善的市场环境。
5、拓宽发展领域,加快提升产业层次。按照“非禁即入” 原则,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投资领域和准入条件,支持非公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等领域。要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在产业导向上更加注重医药制造、设备制造、广告、文化体育、娱乐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从而带动全市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6、加强人才保障,培育企业家队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家的思想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非公企业家队伍。要像尊重专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板。要大力宣传、推广成功企业的经验模式,提升企业家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要积极为非公企业引进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优化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缴纳机制,做好非公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工作,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发言人:马彦江 市政协委员 市工商联副主席 铜川科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