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大会发言

加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发布:2017-02-20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加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民建铜川市委员会

我市地处关中平原到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呈倾斜状,境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塬山丘交错,辖区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

研究表明,农业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紧密相联,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越大,农村贫困发生率越高。近年来,我市各类灾害发生有加大趋势。尤其是2016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市从728—97日出现持续42天强伏旱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高温干旱为五十年一遇,对农作物和苹果、樱桃等经济林果以及群众生活造成极大不利影响,部分地区损失严重。如耀州区761622883个贫困人口,28%的农户遭遇了自然灾害,其中有16.5%的农户减产5成以上。尽管这几年我市加大扶农、惠农力度,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农业防灾抗灾形势依然严峻,各方面工作亟待加强。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底子薄弱。我市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20104913日全市出现的1012℃降温,致使核桃初芽、嫩梢组织受冻发黑,坏死,遭受冻害的核桃、花椒减产80%以上,估算损失达4.2亿元。

2、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目前,我市的设施大棚主要以钢、竹等简易构架为主,透光性不强,防雪、抗风等性能差。尽管这些年我市通过项目实施,加大对农田基本设施的投入,但由于部分灌溉设施老化,工程总量偏小,整体功能下降,水资源利用率偏低,加之受灌溉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体制的影响,农业还依然保持着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对自然因素的依赖度仍然很高。

3、抵御自然灾害的农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目前,我市涉农遇灾风险保障只有政策性保险,涉及面窄,品种有限,并且由于涉农保险风险高,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涉农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在投保、理赔等环节设置一些门槛,使政策大打折扣。

4、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市大多数涉农企业基本上还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规模偏小,比较分散,无法形成集约化生产。另外,受一年一租土地流转、承包方式的影响,农场主不愿意作长期的投资和规划,造成投入不足,技术引进、研发等力量不强,水平偏低。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水平,建议如下: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成项目的管护和维修, 提高农田有效灌溉的比例,推广节水农业新技术,减缓农作物用水量需求,巩固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效益。二是实施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提高土地质量,做好地力监测和培育,提高农业生产旱涝保收能力。三是优化土地流转模式,延长承包期限,鼓励长线资金注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自行建造抗风、防雪能力强的高档次设施,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四是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保障。

2、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业风险保障能力。一是用好用足中、省、市有关扶农、惠农政策,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着力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政策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大灾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在自愿的基础上,将防险与保险结合,建立民间性的农业合作基金组织,逐步开展农业保险互助社试点,引导专业合作社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互助保险。

3、强化预测预防,完善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一是发挥我市雷达监测和公共信息网络系统等技术优势,完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早防范,以起到预防风险、缓解风险、应付风险和降低自然灾害危害的目的。二是充分发挥人工影响自然灾害的作用,积极实施人工防雹增雨和霜冻防御,完善农村防雷装置,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三是完善防灾组织建设,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成立由农业、林业、水务、气象以及发改、公安、农机、卫生防疫等多部门组成的自然灾害防御应急机构,设置村级气象协理员或者防灾联络员,注重收集信息,实现统一调度。完善区县镇村三级响应机制,落实灾害性天气防范措施,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四是加强防灾救灾应急演练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和群众自救能力。

4、重视科技支撑,加强灾害防御技术研究。一是加强灾害防御的技术研究,建立合理的农作物避灾救灾机制。积极推广适宜我市大棚樱桃生长各项技术指标研究成果,开展西北部山区核桃耐旱、耐春霜冻的技术研究,选择出适宜品种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和技术。二是积极开展苹果、樱桃、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的品质气候论证,为宣传、销售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发言人:冯艳莉  市政协委员  市民建副主委  耀州区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