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 监督调研报告

发布:2022-10-27 11:16:44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按照《政协铜川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4日,市政协副主席左车宁带领教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先后深入宜君县、王益区部分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对全市教育“双减”工作开展专题民主监督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与座谈交流,从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课后服务开展、作业管理和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等方面,深入了解我市教育“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13所,其中小学78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0690人,教职工6148人。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5家。市委、市政府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双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强化统筹部署,夯实工作责任,狠抓政策落地,有效减轻了学生校内校外负担,“双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中小学校作业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作业设计更加合理科学,作业的育人功能有效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现全覆盖,全市58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了“清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调研组对我市“五项管理”“双减”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对我市“双减”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存在问题

(一)教师层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需再提升。“双减”之下,从教学质量、作业设计、批改、辅导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面临新挑战,如存在部分教师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教师负担加重。课后服务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等非教学工作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导致教师备课、教研时间压缩,工作压力加大。三是教师课后服务补助不均衡。目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由学生缴纳,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尚未落实,特别是乡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学生少,加之脱贫家庭学生课后服务费减免,课后服务经费来源少,教师的课后服务劳务补助与城区大规模学校相比差距较大。

(二)学校层面。一是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较突出。教师编制总体超编和专业教师不足的现象并存,特别是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紧缺,部分学校社团活动缺少专业教师,影响课后服务质量。教师区域分布不均衡,主城区热点学校、大规模学校教师不足,薄弱学校、乡镇学校教师超编;新区教师总体偏少,各区县教师普遍超编。二是新区学校活动场地普遍不足。因新区人口增加和周边生源流入等因素,新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学生数量逐年激增,部分学校将功能部室改成教室,学校场地难以满足学生活动需求,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三是课后服务质量不够高、形式单一。课后服务多以学业辅导为主,素质拓展课程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社会层面。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观望心理。尤其是一些家长课后让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购买教辅和增加作业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评价机制不健全。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当前教育评价标准仍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的现状仍没明显改观。三是家庭教育作用发挥不显著。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重视不够,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仍以考试成绩论教育成效。四是违规学科培训依然存在。个别机构和校外培训从业人员仍违规开展“一对一”等学科类培训,个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托管机构、小饭桌超范围开展作业辅导或学科类培训,隐蔽性更强,监管困难。

三、对策建议

(一)持续减负赋能,真正让教师回归“教学”本职。一是最大限度减少督查检查、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抽调借用等非教学任务事项,真正减轻教师负担。二是落实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探索建立课后服务教师AB岗制度,方便课后服务教师应急调整、交替轮岗。三是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水平。针对性开展作业管理培训,让教师真正吃透分层作业设计的本质内涵,强化教学效果。四是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逐步完善政府财政补助和家长付费等社会分担相结合的课后服务费用筹措机制。建议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加强对乡镇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补贴,特别是将脱贫家庭子女课后服务费纳入财政预算,使乡镇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课后服务劳务补助经费有保障。

(二)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一是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的前期调研,合理配置学校生源承载能力,缓解部分学校大校额、大班额情况。二是充分发挥好编制管理和教师编制周转池作用,市区内统筹使用教师编制,定期进行调整,确保区县之间师生比大体相当。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县域内学校教师每学年根据学校学生人数变动情况实行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提高教师人员编制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弥补体音美等学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不对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四是坚持“一校一案”原则,规范课后服务内容。采取“学生自愿、家长申请、学校统筹”的原则,一方面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另一方面突出铜川特色,开展书法、剪纸、泥塑、陶艺等课程,丰富体音美劳类课程供给,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五是探索非遗传承人、社会志愿者等专业人士提供课后服务辅导机制,将课后服务与非遗等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动体育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服务,缓解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不足的状况。

(三)坚守教育初心,聚社会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品德表现、体育表现、劳动实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二是完善家校育人机制,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加强家校沟通,明确育人责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三是加强培训机构监管。用好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家长在线完成选课、销课、缴费、退费等,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规范化。四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常态化。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畅通举报渠道,丰富线索来源,加大核查处理力度,严查变相培训、超范围违规培训、超时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措施,确保校外培训健康发展。五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对“双减”政策、工作成效、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对“双减”政策的认识,营造推动“双减”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