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2019年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发言摘登

发布:2019-07-29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7月23日,2019年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召开,通报了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市政协工作情况,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现将会上发言摘登如下: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市政协副主席  民进市委会主委  田芳珍

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影响,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认真研判,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难中趋稳、稳中有进”。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市“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特色产业培育、人才队伍培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下面,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多措并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重视发挥重大项目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紧盯果业、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产业短板,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市、区县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增加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在农业重大项目上予以倾斜,要在执行好现有中省补贴政策基础上,加大对涉农企业的补贴力度。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积极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土地流转、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难题,使其尽早落地,发挥效益。

二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在全面提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适合我市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全面落实现有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一企一策”扶持办法,通过个性化服务、差别化扶持,不断增强企业来铜川发展的吸引力,形成每个主导产业都有1--2家龙头企业引领、众多中小企业跟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三是加快实施“3+X”工程。要认真落实《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实施意见》等一些支持农业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突破发展相关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我市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充分发挥“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等品牌影响力,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果业实现突破发展。同时,要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药材、苗木、设施大棚和生猪、牛、羊、家禽、肉兔等种养殖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导向,紧盯“散小弱”等突出问题,组织各级各类技术人员到村到户到点帮扶,做好分类指导,扶上马,送一程。

四是严格质量管控。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打造西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强化协调联动,完善和落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推行新型经营主体质量安全社会承诺,夯实主体责任。要提升县乡两级农产品质检能力,配置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支持在全市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中区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五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发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的支持力度。设立农业专项贷款,简化程序,扩大信贷投放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延长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期限,切实解决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资金周转难问题。

二、育引并重,建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大力扶持本土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我市现有农业专家队伍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定期组织开展赴外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切实提高本土人才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对工作优异、成绩突出的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优先使用。二是开阔视野“引智招贤”。一方面要坚持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招聘人才,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放眼全国农业发达地区,引进高精尖人才,带动我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要梳理我市已出台的引进人才方面政策,对标条件,全面摸底,主动落实薪酬、住房等方面待遇,为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三是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综合施策,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油返砂”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农网改造升级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天然气(液化气)下乡步伐,对重点镇、城市周边和主要道路沿线农村能通尽通,最大限度降低资费标准,让农民群众真正用得上、用得起。二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强化组织领导,加紧实施《铜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坚持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要借鉴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市、区县、乡村各级责任。要通过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发挥乡规民约作用。将农村环境卫生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切实增强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四是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要注重引导和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不断强化农民群众保护环境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放大宣传效应,在铜川日报、市政府网站设立专栏,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记者走基层活动,及时挖掘总结好典型、好做法和好经验,努力营造全面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持续用力 乘势而上 早日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赵官龙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1%,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个发展好势头。

在省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对铜川作出了“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和工作要求,这是我市贯彻“五新”战略、发展“三个经济”、实现“追赶超越”、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遵循。为推动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结合铜川实际制定《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铜川行动计划》以及加快发展“三个经济”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提出并着力推进培育“七大企业集团”、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五个区域中心”等重大工作,出台“土地十条”“金融十条”等财税金融政策加大支持,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和措施,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8年,全市四大传统产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快速提高,合计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2.8%,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为221.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贡献更大。接续产业也有亮眼表现,以数字经济、航天科技为引领的产业新型化、集群化态势加速形成,“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当前,我市“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发展势头很好,同时也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加之中美贸易摩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产能控制、环保约束等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干部发展观念还不够新、城市开放程度还不够高、传统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贡献份额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困难和机遇并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战略,加之我省推进西铜融合发展等都为我市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一定要抓住并用好这些历史机遇,保持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乘势而上,创新作为,持续用力推动我市“七大企业集团”“六大产业集群”“五个区域中心”经济发展布局部署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奋斗目标。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扩大开放。解放思想一方面是解决思路出路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根本动力问题。要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凝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壮大思想创新、工作创新、万众创新的发展动能。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开放度,借力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支持旺旺、澳威光电、特比克等外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存量企业、现有资本市场引进国外投资,加快形成大型外贸企业集团;构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扩大苹果、陶瓷、中药材等铜川特色产品出口规模,推进煤炭、水泥、陶瓷等企业域外转移,尽快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持续用力推进。尽快编制我市《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方式措施、严格标准要求,把握时间节点,持续用力推进,确保规划落实。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立足传统产业优势,推动煤、电、铝、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支持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形成核心技术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发展环保生态型煤炭洗选业,延长煤炭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升就地转化率;加快水泥企业重组,淘汰低等级水泥产能,发展绿色水泥制品,推进生态水泥、环保骨料、装饰混凝土、纤维水泥板材及水泥制品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支持推进美鑫铝镁合金产业项目、天众航汽铝项目建设,铭帝铝业装饰装修材料生产线提质升档,做大高端铝合金产业,强链扩链,补齐产业链;做强电力及装备业,加快建设风电项目和光伏技术领跑基地,推动电力产业多元良性发展。大力发展特种电缆、光纤光缆、新能源充电设施等成套装备产业;做大做强中高档日用瓷、建筑瓷,建设好耀州窑文化基地和 “一带一路”陶瓷企业总部基地,发展环保陶瓷产业。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壮大新兴产业。坚持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和路径,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精尖装备与上下游配套产业,重点招引航天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加大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力度,建成一批科创平台、孵化中心和试验基地,聚集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力促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进 1000万片制动摩擦片项目、年产200万件汽车配件制造项目投产运营和年产50万片盘式制动器项目和锂电产业园、汽车热加工零部件产业基地开工建设,拉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真正实现“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振兴中医药产业,扩大中药材种植,建设国家级中草药植物园、中药材物流园和药王山中医药产业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文旅体融合,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五是完善园区设施,大力招商引资。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公共配套水平。改进园区产业布局,明晰园区功能定位,坚持产业集中、要素集约、链条完善、优势互补,打造具有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充分利用铜川入选2019 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产业在科技立项、平台建设、创业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有基础有规模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实行精准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和新兴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特别要引进在煤炭清洁、绿色水泥、铝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贯彻落实教育发展优质战略 提高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市政协常委  市一中副校长 王明霞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紧紧围绕“奋力追赶超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全市小学和95%的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已全部消除,王益区、宜君县全面消除辖区义务教育大班额;规划建设的95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工55所,完工36所;全市建成红军小学5所,创建红色德育品牌81个;我市朝阳实验小学创客团队继获得2018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后,近期在新加坡又获得2019年赛季亚洲公开赛冠军。全市教育大会高规格召开,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基础教育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五个区(县)相继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提前实现了全市整体达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要求。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在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需要做出更大努力,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省市两级教育督导部门每年对我市五个区县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各区县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经费政策性保障不到位情况。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经费不足,运转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教育项目资金缺口大,推进缓慢,全市规划建设的95所中小学幼儿园仅完工36所,还有19所正在建设,40所未开工。

二是城镇小区教育配建项目治理不到位。我市目前已建成的城镇小区配建小学、幼儿园,被开发商转卖或转租多年。个别小区因各种原因未配建幼儿园。属划拨土地的国有企业新建小区已建成幼儿园不愿移交。城镇小区教育配建项目管理合力没有形成,相关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社会活动对教育干扰因素较多。许多部门、行业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配合开展的活动内容较多,各种进学校活动频次过大,部分活动还需要组织学生集体离开校园或在节假日配合参与,既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又对学校的师生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四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管理不规范。我市部分民办学校办学基础薄弱,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采取变相考试招生录取,抢夺优质生源,助长了疯狂补课,造成学生及家庭心理、经济双重压力,助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剧场效应”,影响了全市正常义务教育秩序。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结合个人思考,提出如下建议,供市政府参考。

1.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按照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求,在财政预算列支中优先考虑全市教育发展的需求。严格执行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要求,按时足额拨付,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特别是做好学校冬季清洁能源取暖经费保障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教育项目资金,加大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改造提升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按期建成规划建设的95所中小学幼儿园,保障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实施。

2.分类实施城镇小区教育配套项目治理。按照住宅小区1500户建一所幼儿园和4000户建一所小学的要求,严格落实中省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类治理。对于土地以划拨形式取得的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采煤沉陷治理改造等财政投资项目配套的幼儿园和学校,应在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教育部门,按公办学校管理。对于已建成未移交的可通过置换、购置、租赁等形式移交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办成公办学校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已建成小区,开发商将规划配建的学校、幼儿园建成商品房改变用途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其补建或恢复用途。对小区规划有配建幼儿园,但开发商未配建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开发商予以配建。

3.出台文件规范涉教涉校行为。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出台相关文件,不断规范各部门、各行业对学校的各种检查,减少在学校组织的、需大批师生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减少对学校的干扰,为学校切实减负,让教师专心教书,让学校专心育人。

4.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规范管理。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纳入全市招生工作统一管理,科学核定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招生计划,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同步招生。实行统一填报志愿,电脑随机录取,确保全市义务教育招生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禁民办学校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等方法招收优秀学生,干扰全市正常的义务教育秩序。


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题  齐心协力营造文明环境

市政协常委  民革市委会副主委  杨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汽车保有量也和其它城市一样呈逐年增长趋势。大量增加的汽车在为百姓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当前我市停车难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矛盾。

1.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市现有停车位与机动车保有量存在较大差距。截止2018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2.8万辆,其中小型汽车8万辆,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我市施划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8651个,大型公用设施配套建设停车位3332个,利用人行道等城市公共空间施划临时停车位892个,非机动车位50余处。公共停车位的严重不足,导致大量机动车涌向路面,占用道路乱停乱放,从而由停车难衍生出乱停车问题。

2.大量停车位空置与无处停车之间的矛盾。部分居民小区停车资源长期闲置。目前全市居民小区已建成的地下停车设施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售不出去宁可闲置也不租赁,却长期无人协调解决;部分居民因小区物业收取停车费,而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周边公共停车位或道路上,不仅影响交通,也加剧我市停车难问题。

3.停车位挪作他用与占用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在一些繁华商业地段或部分小区、单位未按规划配建停车设施,或将已建成的停车设施出租、出借、挪作他用。由于一些经营者将停车位挪作他用,车辆只能占用道路及建筑物周边公共空间停放,使本来起到辅助作用的公共停车资源,反而成为主要停车场地,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局部停车难。

4.收费停车与免费停车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市除了小区停车收费之外,营业性的商业停车场数量少、规模小,不能发挥市场化的调节手段。而公共停车资源免费使用,在给公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小区原有交费停车业主积极性不高,交费人数减少;部分业主甚至一些老旧、报废“僵尸车”长期长时间占用公共停车资源,群众临时办事却无车位可停,车位使用效率低下;社会资本没有投资建设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库的动力,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5.不同时空停车分布不均的矛盾。停车难还存在不同空间时间分布不均、相互叠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医院、市场(商场)、办公区、小区等存在车辆潮汐化特点,与节假日、上下班、上学放学等交通高峰期叠加,形成道路交通潮汐现象,加之这些公共场所周边停车难、乱停车问题,造成部分地段(点)、部分时段道路交通严重拥堵,停车难周期性反复出现,几乎成了顽疾。

根据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提出如下建议,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1.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将停车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考虑,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边停车泊位为适当补充,与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供需平衡的静态交通格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建设项目配建车位的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监管,确保规划停车位建设到位,禁止将配建停车位挪作他用,对违规及改变用途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罚,责令整改。同时,充分考虑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建设、改造或预留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

2.发展停车经济,提高公共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全面放开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停车设施。对于路内停车泊位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根据区位、时间、设施条件等推行差异化停车收费,按照“路内高于路外、中心高于外围、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的原则,调整占路停车收费标准,建立区域停车分级收费制度,实行计时、分段收费,鼓励短时停车。对路内停车在不同的时段和路段,采取不同的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停车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并将占路停车最大限度地引入公共停车场和小区地下停车库,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共停车位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提高停车位周转率,实现停车资源共享。在城市繁华地带,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停车资源。可以将居民小区内公共停车位,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停车位交叉使用,白天小区内停车位空闲时可以提供给附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停放车辆,晚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停车位空闲时可以提供给附近居民停放车辆。

3.发挥科技优势,尽快开发使用智慧停车系统。智慧停车是利用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的多功能、科学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停车管理系统和停车诱导系统,能够科学分配和调度停车车位,实现一个平台尽览全城停车资源、一个账号尽享多方停车服务、一个大脑洞察精细停车治理,有效协调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提升停车场运营效率和车位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缓解停车困难和交通拥堵问题。

4.明确牵头部门,成立专门机构专司其责。目前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牵涉到发改、公安、自然资源、住建、城市管理等多个部门。路内停车、路外公共停车场、项目配建停车场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牵头负责管理,各职能部门因业务分工和行政执法不同,常常出现“多头管理”,缺乏联系与协调,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职责交叉不清。建议由市公安局牵头负责,借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电梯办”的做法,安排专人成立“铜川市车辆停放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推动解决停车难问题。或者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引入专门公司经营管理,整合公共停车位资源,促进各类经营性停车设施企业化、专业化经营,用价格杠杆进行需求管理,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5.鼓励公交出行,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建立综合交通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我市的公交系统有待完善的空间还很大,建议采取措施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加大补贴力度,降低公交票价;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出行观念、调整出行习惯,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有效利用校车优势,扩大校车使用覆盖率,分散接送站点,减轻校门口交通压力;改善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绿色出行环境等,减少公共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