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建言献策助推全域旅游 凝心聚力建设“四个铜川”

发布:2017-09-25 00:00:00来源:铜川日报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全域旅游是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是“四个铜川”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了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市政协将此作为2017年双月协商座谈会的重要课题。8月8日至9日,市政协祖国统一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我市8个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调研,之后与市旅游发展委进行座谈;8月21日,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全域旅游工作中委员们提出的20余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初步意见和建议;9月7日,组织召开了双月协商座谈会,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就推进全域旅游工作进行了充分协商,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委员意见建议及部门答复摘要编发。


政协委员建议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推动建设“四个铜川”

李金华 (市政协常委、祖国统一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

1.提高认识,合力推进。适时召开我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全民全域旅游新理念;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全域旅游专题讲授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外营销宣传力度。 

2.严格规划,稳扎稳打。在我市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我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分类实施、逐步推进,以点连线、以线联面的发展。 

3.理顺管理体制,调动各方力量。把全域旅游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统筹协调;各行各业要把全域旅游的理念融进自身工作中,形成合力推动、共进共荣的大旅游工作格局;要认真倾听景区宗教人士和群众的意见诉求,合理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 

4.打造旅游精品,拉长旅游产业链。通过重点打造四大景区以点带面地推动全域旅游。深挖各自独特文化资源,提升五大品牌(药王、照金、香山、耀州瓷、玉华宫),延长景区产业链,做小、做美、做精乡村旅游;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5.引智引才,提升旅游品质。加强同旅游大专院校的联系协作,聘请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咨询;同时引进高端旅游人才,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打造精品景区 发挥龙头作用

黄宏显 (市政协委员、祖国统一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1.着力打造四大品牌,在规模档次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对现有的重点景区“提级换代”,扩大规模,结合中医药、陶瓷、养生保健餐饮等铜川特色发展旅游。 

2.开发新的项目,增加旅游卖点。根据药王山、照金香山、玉华宫、陈炉古镇等各个景区独有的人文、地域、历史等特色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卖点。

3.理顺管理机制,服务景区发展。理顺主要景区管理机制,创新领导体制,明确景区管委会职责,发挥景区主导性,合理分配门票收入,照顾景区内各方利益,调动其积极性。 

4.降低门票收费,多方吸引游客。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开发精品旅游项目,降低门票收费,促进景区长远发展。 

5.延长产业链接,打造新的卖点。鼓励香山与普陀山、玉华宫与西安大慈恩寺、陈炉黄堡与景德镇等景区开展互动,联手打造专题旅游线路,延长旅游产业链,开发植入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乡村旅游重在主客共享

王娜 (市政协委员,宜君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1.坚持政策和市场并举,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全面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各种政策支持,做好“跑钱”文章;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做好“借钱”文章;探索多种合作模式进行精准招商,做好“引钱”文章;盘活乡村民居,引进投资,做好“兑钱”文章;鼓励群众投资,激活民间资本,做好“汇钱”文章。 

2.坚持宣传和引导并举,解决市场不活的问题,全面激活乡土人才创业。采用“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联动”模式、“协会、合作社+农家客栈+农户”模式、“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模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让大量的人力资源在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的服务业态里寻找创业和就业机会。 

3.坚持融合和创意并举,解决产品升级的问题,全面发展多元旅游业态。将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产业融合的主要抓手,构建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催化,现代农业、健康养生养老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旅促四业”全产业体系,抓产业融合和产品升级,构筑乡村旅游引领的复合型产业链条,激活乡村产业经济造血功能。 

4.坚持线上和线下并举,解决营销渠道的问题,全面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实施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构建旅游和农业互联网智慧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物流、农村金融、物联网等融合;建立铜川旅游电子信息平台,完善铜川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提升游客参与度;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的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真正实现便利服务、精准营销、精细管理。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王栓兴 (市政协常委、市质监局宣传办主任)

1.加强景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安全、照明、游览指示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智慧旅游的投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2.加强“旅游+”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升级一批4A级景区,引进开发新型业态产品,做优做强中国孙思邈特色品牌,打造旅游精品。 

3.不断优化景区服务质量。加强景区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旅游服务机制,形成服务的规范、评级、奖励、培训常态化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游客水平;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巡回法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形成全域旅游安全保障格局。 

4.加强政策支持。落实促进铜川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作用,促进农旅、工旅、商旅、学旅等融合发展。 

5.资金问题的建议。借助PPP投融资模式,解决发展全域旅游中存在的“周期长、投入大、持续维护、回报收回难”等难题。


市级部门回应

赵文山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1.紧抓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加强A级景区建设,丰富游客参与体验,加快照金香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按照A级景区标准加强乡村旅游点、特色景观区规范化建设。二是探索开发旅游新业态,推动工业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发展壮大铜川特色旅游新业态。三是推进智慧旅游,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工作水平。四是深入开展旅游行业“厕所革命”,加快景区停车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供应。 

2.城乡统筹实施,打造全景铜川。做美乡村旅游,做精城市旅游,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3.提升宣传效应,塑造节庆品牌。丰富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加强旅游专题推送和活动策划,加强重点客源市场、重点推介对象的媒体宣传,塑造节庆品牌,形成旅游热点。 

4.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全域旅游促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提高服务质量。抓好环境卫生,倡导文明旅游,改善旅游交通环境,完善标示系统,抓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5.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督促考评。按照A级景区标准加强景区管理,对标达标推进管理规范化;建立旅游行业管理“月检查、季考核”机制,推进管理精细化;实施季度点评工作制度,推进旅游行业追赶超越。

王旭 (市农业局副局长)

一是按照25%的比例全市每年启动一批创建村,各区县每年开工建成1个示范片区。到2020年,建成10个左右最美乡村(示范片区)、50个左右示范村、100个左右精品村、200个左右达标村,全面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通过5-6年的努力,每个区县至少建成2个3A级以上的美丽乡村景区。 

二是制定“和美家庭、美丽庭院、美丽牧场”评价体系,同步推进“美丽乡道、美丽河道”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紧扣区域资源优势,加快苹果、核桃、畜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开发步伐,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紧扣省市发展主题,认真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为抓手,继续加大财政奖补资金投入,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资金撬动等手段不断助推全域旅游持续深入发展。

杨铜林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1.优化城市对外窗口形象,将全域景点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范畴。整合归并市、县执法队伍,派驻景区,助力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将景区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城镇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加大督促和日常检查频次,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景区环境卫生。将景区公厕管理纳入全市公厕管理考核标准,提升公厕管理水平。 

2.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保障,积极推动景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坚持项目带动,继续实施天然气“美丽乡村”气化工程,加快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燃气管网建设,加大景区供水保障,为景区道路、路灯、道路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3.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城市生态景观体系。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要求,加大污水收集、处置和重点区域市容监管力度,推进各项整治工作进度,提升市容环境管护标准,优化城市、景区、镇区、乡村整体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铜川。


市政协委员提问及部门答复

市政协委员、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虎迪提问:

请问对发展全域旅游在财政资金方面有什么安排? 

市财政局副局长陈杜强答复:近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文物旅游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支持我市全域旅游发展。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市文物旅游支出为11395万元、13687万元、2216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31%、20.11%、61.95%。2017年截止目前,市财政用于支持文物旅游发展资金12908万元,申报中省旅游项目10个,主要从支持旅游事业发展、支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文物保护等方面发展全域旅游。 

市政协委员、印台区政协主席陈家奎提问:

请问如何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市交通局局长邓亚丽答复:1.路网建设方面。根据我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实施“11866”战略,建成渭北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计划投资100亿元,新改建公路802公里,实施“八大工程”,实现“六通目标”,全力构建“一心两轴四区多点”的全域旅游交通新格局,到“十三五”末我市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两纵一横”、国道“一纵一横”为主骨架、省道“两纵三横”为次骨架的“五纵五横”路网格局和“一心两轴四区八路”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 

2.客运服务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汽车客运站区域布局和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定制客运等业务,优化新开公交线路,提高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服务优质的客运服务体系。 

今后,将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建成城乡一体、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市政协委员、铜川市绿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颜存宁提问:

请问如何更好推进“旅游+扶贫”模式,在推进全域旅游的同时,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市扶贫局总农艺师白耀宁答复:1.加强宣传指导,推进“旅游+扶贫”。依托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宣传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成效,宣传“旅游企业+农户”的产业经验模式,推进“旅游+扶贫”扶贫模式在全市发展。 

2.提炼典型经验,鼓励“旅游+扶贫”。总结提炼已有的先进典型案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推动贫困村脱贫摘帽,不断拓展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3.大力推广落实,发展“旅游+扶贫”。鼓励贫困户将土地、林地等个人资产入股旅游企业,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等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按照“村民闲置房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发展民宿产业,实现以房租、劳务、分红等渠道减少贫困存量,辐射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逐步实现“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社、村民变职员”,切实推进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开拓群众脱贫致富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