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赴广西河池、福建宁德考察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2017-03-23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赴广西河池、福建宁德考察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河池、宁德两市政协的精心安排下,市政协考察组先后听取了两市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介绍,并深入河池市下辖的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屏南县实地考察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金融扶贫试点工作、农村产业扶贫等情况,与县、镇、村各级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其精准扶贫的经验值得借鉴,其精准扶贫的效果令人震撼,其精准扶贫的措施让考察组深受启发。

一、两市基本情况

河池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很深。近年来,河池市不断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把易地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的模式,对居住在大石山区、高寒山区的贫困群众10多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时,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市场主体等,下力气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确保广大易地移民搬得来、住得下、有收入。特别是2014年以来,河池市掀起了新一轮扶贫移民搬迁的热潮。如,大化县举全县之力建设容纳1.5万户6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让贫困群众“出山进城”,以统筹城乡一体化模式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走出了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组织“经济发展大合唱”,念好“山海田经”,翻开了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近30年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重要位置,接力发力、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抓好脱贫工作,历经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解决温饱为基本任务、上世纪90年代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工作主线、新世纪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三个阶段的攻坚拼搏。特别是近年来,宁德市秉承‘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和‘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谋划和推进,着力在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上下功夫,矢志推动闽东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二、两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支持和贫困地区自身奋斗相结合,让政府、企业、贫困户共赢,才能使扶贫攻坚工作社会化、可持续。宁德和河池两市因各自情况不同,措施也不尽相同,可谓各有特色。

河池市的主要特点是“四同步一加强”:

1、把扶贫移民搬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河池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全市生态移民计划,2014年又把扶贫移民搬迁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把生态移民计划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目前,根据自治区总体规划,核定2016--2020年要实施扶贫移民搬迁24.5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22.44万人,同步搬迁对象2.08万人。规划到县、乡、村、屯、户、人。

2、把扶贫移民搬迁与石漠化治理同步实施。河池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达8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5.4%;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1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4.2%。2012年,河池市提出了“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气到户、水蓄柜、药盖石、土保持、民致富”的扶贫移民新模式,把石漠化治理和扶贫搬迁结合起来。与2005年相比较,2015年全市石漠化发生率降低了6.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67.5%提高到2015年的68.47%。

3、把扶贫移民搬迁与特色城镇同步建设。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有利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城镇规划与生态移民工程统筹起来同步推进,重点打造一批民族特色建筑,把安置点建成适合居住、能够发展的新集镇。在规划布局上,坚持就城镇、就园区、就景区、就交通、就土地,采取有土和无土安置两种模式。在安置点上,注重布局学校以及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移民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共同分享到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安置模式上,按照“四宜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城则城),因地制宜,因势发力。

4、把扶贫移民搬迁与促进移民增收同步推进。一是依托城镇拓展就业。主要是利用城镇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比如环卫、家政、保安等方面的需求,解决部分就业。二是依托园区转移就业。都安县依托红渡港口,实施扶贫移民搬迁5万多人,同时安排上万人就业。三是依托商业促进创业。大化县生态民族新城设置餐饮、商贸、建材、民族工艺品加工交易等市场,鼓励搬迁农户自主创业,特别是建材交易市场,为第一批入迁户配套安排每户20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3000元的商铺,通过发展商贸零售业为移民提供创业平台。四是依托劳务稳定就业。每年全市有68万人到外面打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移民。五是依托农村保持就业。突出乡村特色,通过发展渔业养殖、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农村产业,促使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

5、加强组织领导。河池市分级建立市、县移民搬迁专责小组,抽调业务骨干,安排工作经费,统筹和协调本地区扶贫移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宁德市的主要特点为“五个联动”:

1、以上下联动落实责任。按照“市统筹、县抓总、乡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扶贫开发“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提出了“六项百分之百责任制”,即百分之百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下派第一书记包重点村、社会力量包重点户的挂钩帮扶制度。

2、以区域联动形成合力。宁德市一方面注重从外部借力,连续28年与福州、莆田、三明、南平等开展闽东北五地市经济协作,连续16年与福州的长乐、福清、晋安、仓山等市(区)开展山海协作;另一方面注重从内部做起,由蕉城、福安、福鼎、东侨4个沿海市(区)分别对口帮扶屏南、周宁、寿宁、柘荣4个山区贫困县,20个发达乡镇与20个贫困乡镇结对,走“大手牵小手、携手奔小康”之路。

3、以产业联动实现共赢。宁德市坚持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采取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偏远地区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等多种措施,实现了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共赢,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4、以农企互动激发活力。宁德市在推进农业农村“五位一体”进程中,注重农业大户、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切实解决农户遇到的有劳力没能力、有投入少产出、有产品没规模、有生产没市场、有质量缺效益等突出问题,激发贫困群众参与规模化生产的热情和意愿,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

5、以党群互动夯实根基。宁德市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为抓手,切实做到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跟进到哪里,发动群众在哪里,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快起来,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将返乡创业大学生作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带领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来培养,吸引了大批有知识、有激情、有干劲的年轻人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扶贫开发一线去,成为了一支永驻的扶贫开发力量。

三、两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1、精准扶贫要明确扶贫对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宁德的“六六四”(六到户:干部包干到户、龙头带动到户、造福搬迁到户、信贷扶持到户、能力培养到户、社会保障到户;六到村:领导挂钩帮扶到村、资金项目扶持到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到村、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到村、党建扶持到村;四到县:资金扶持到县、交通改善到县、山海协作到县、城镇化推进到县)工作机制明确了扶贫对象为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进村入户、挨家走访等办法,把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切实搞清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对我市而言就是要做好精准扶贫的摸底和建档工作,精准到户,精准到人,防止出现非贫困户搭乘精准扶贫车浑水摸鱼的问题。

2、精准扶贫在帮扶责任上要精确到人,解决“谁来扶”的问题。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宁德市“六六四”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龙头带动”,形成了“党政主导、各方参与”的扶贫工作体系,领导干部挂县(乡)包村,一般干部驻村蹲点,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和市场要素参与扶贫,不脱贫不脱钩,形成了任务有人领、责任有人扛、工作有人做、成果可验收的扶贫工作格局。

3、精准扶贫在措施上要因地制宜科学,解决“怎么扶”的问题。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举措,本质在于通过“输血”来实现“造血”,以外力扶持激活内生动力,切实增强低收入人口的自我发展。在扶贫措施上河池和宁德两市的共同点都是以社会保障来实现兜底,以移民搬迁、交通改善、城镇化推进等措施改善发展条件,以信贷扶持、项目资金扶持等加大“输血”力度,以能力培养、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等增强“造血”功能,能够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了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精细化。对我市而言,特别是在造血方面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宜君可以苹果、核桃为主导产业,印台可以苹果、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王益可以苹果、农家乐、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耀州和新区可以苹果、中药材、樱桃为主导产业等,围绕各自主导产业,通过项目运作、资金扶持、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等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4、精准扶贫在扶贫效果上要精确,解决“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既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识别,又要对脱贫效果实行精准考核。两地市均建立了退出、考核、验收等配套管理制度,确保对脱贫效果实现精准考核、有序退出。就我市而言,要建立退出、考核、验收等配套管理制度,并按制度认真做好扶贫的量化、考核和验收工作,对确实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坚决令其脱贫,防止避免出现已经脱贫却未脱贫和还未脱贫却已脱贫的问题和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