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关于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困境和建议

发布:2016-02-22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关于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困境和建议

民盟铜川市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呈现出市场需求旺盛,群众参与高涨的态势。截止2015年底,全市已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家,省级文化旅游古镇2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点12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点23家。星级农家乐199户,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去年端午节期间,申河香谷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日接待峰值达到45000人次,申河、马咀等已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的新亮点。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

一是产业规模小。影响力不足,布局不够合理,发展规划和方向不够明确,连片效应和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充分展示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二是表现形式单一。对乡村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我市大多数农家乐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文化层面的参与内容和氛围,内容雷同性高,缺乏独特性和唯一性,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没有实质性消费。

三是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下。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大都是本地居民,很少受过专业培训,信息来源有限,经营管理简单粗放,缺少乡土文化、服务礼仪、餐饮娱乐及市场促销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四是旅游基本要素设施配备不完善。大部分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厕所、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简陋,住宿热水供应、宽带网络、卫生条件等设施普遍较差。

五是单个景区规模小。乡村旅游发展时间短、知名度小、游客较少、农户参与度较低。有较多游客的景点存在可供游览体验的内容不够充实,甚至难以满足周边游客一天的游览,给游客留下没有什么可看的遗憾。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统一规划,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要从“零敲碎打”向“成片布局”转变,优化整合,合理布局,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向“产业集群化、生态多元化、发展内外化、服务信息化”发展。要树立全市乡村旅游增长极,各区县要着力打造本区域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立示范样板,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要加强区域合作,规划旅游路线,推出不同主题、搭配组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共同发展。

(二)调动各方资源,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各项扶持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完善基础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旅游,特别是提高农户乡村旅游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保护乡村风貌,突出历史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精雕细琢,美化景区。

(三)突出区域特点,打造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不同的民俗文化和季节资源特色,设计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和精品线路。发展以照金镇、孙塬镇、太安镇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旅游;以申河、牡丹园为代表的城市依托型旅游;以黄堡、周陵为代表的产业依托型旅游;以陈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型旅游;以中医药和陶瓷为主的创意型旅游;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基础打造观光休闲农庄;依托季节性农产品和传统农事活动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节庆;依托各自民俗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民俗风情;通过场景烘托、农事参与、农产品加工及村社、农家联欢等多种形式推出特色乡村生活体验服务等,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园一色”、“一家一艺”。

(四)开发特色商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产的分工,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做好传统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开发和包装,重点打造耀州青瓷系列、养生保健系列、红色文化系列、特色农副产品系列、民间手工艺系列、地方传说系列等产品,拓宽营销渠道,提升知名度,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强化专业人才培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加大乡村旅游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接待人员的从业素质,要增强从业人员对本地民俗文化和资源特色的了解,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乡村旅游,要避免同质化,注重保护自然和历史特色;要树立全域旅游思想,合理组合,连点成线,充实旅游内涵,变看、采、吃的短平快项目,为度假休闲养生的体验型深度旅游,让游客看得到童年,看得出变化,吃得出自然,忆得起乡情。

 

    (发言人: 齐新锋  市政协委员  市民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