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3-04-1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确保农村金融安全张永华
一、当前铜川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网点覆盖面低。县以下乡、镇的金融服务仅靠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支撑,邮储银行小额信用贷款在乡镇刚刚起步,信用社对农户贷款满足程度偏低,金融供给不足,服务“三农”的功能难以保障。
二是农村相对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制约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三是银行机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影响支农作用的发挥。农村信用社全部按照统一法人社改制,公司治理基本完善,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既要提足拨备又要消化历年亏损。农行虽然完成股改,但历史包袱仍沉重。邮储银行成立时间短,小额信贷仅限支行一级办理。农发行承担了部分涉农企业资金扶持,对农户及其他金融服务受到限制。
四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难于满足需求。目前辖区仅有5家投资担保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规模小,业务发展受到限制。
五是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备。监管力量薄弱,主要停留在机构设立、业务审批和合规性检查阶段,难以满足现有农村金融监管的重任。
二、完善辖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树立地方特色品牌。注重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龙头经济组织,促成企业带农户、市场带农户、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带农户以及农户之间自我联合等经营格局,促进农业由粗放松散化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供减免优惠政策。
(二)努力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一要避免和防止对金融业务的不合理、不正确的行政干预,为金融机构自主经营创造良好的行政和社会环境;二要运用行政手段,为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督促指导政法、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支持配合金融机构搞好金融维权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三要培养农村经济组织者及农户、小企业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努力改善辖区信用环境。
(三)涉农金融机构要以“农”字为先,积极履行服务“三农”的职责。农村信用社继续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作用,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也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不断加强信贷支农力度。
(四)增加投资担保公司,拓宽农村及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渠道。由于设立担保公司门槛低,且具有灵活经营、贷款周期短、平、快的特点,得到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认可,在一定程度可解决农村经营户及小微企业燃眉之急,金融机构也愿意与其合作。
(五)设立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经济发展较快的村镇及规模较大行政村,设立村镇银行或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发展农村社员及农户信贷业务为主,满足当地社员和农户在生产、生活和种植养殖业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金融安全。
中小金融机构应做到:
(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一是要科学把握贷款投向、总量、速度和节奏。二是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风险防控、利率定价、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较完善的信贷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加强信用风险管控,重视集中度风险管理,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四是创新信贷产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房产纳入抵押物范围。
(二)支持特色产业和“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促使其向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服务系列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发展和金融机构双赢。
(三)重视案件风险防范。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落实案件防范措施,将案件防控长效机制规范化、制度化。
建议地方政府:一要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支持,将财政性资金和涉农资金均衡存入涉农银行机构,壮大涉农机构的资金实力,保证各涉农机构更好发挥支农作用;二要在清收涉政不良贷款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舆论支持和实际行动支持,对逃废金融债务的干部严格把好任用关。
(发言人:铜川银监分局财务科科长)
挖掘宗教文化资源 促进铜川经济转型
贺从义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铜川建设成为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这一宏伟目标的确定,标志着铜川由资源型城市开始向休闲养生城市迈进。如何描绘好这一宏伟蓝图,关键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应当围绕打造休闲养生城市大目标谋划工作。下面,我就挖掘宗教文化资源,促进铜川经济转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我国,许多宗教胜迹,一般也都是重要的旅游景区。和其它旅游景区相比,宗教胜迹受其和谐文化内涵的深刻影响,不仅肩负着旅游休闲的直接功能,同时也肩负着传播和谐文化、引人向善、慰籍心灵、淳化风气、稳定社会的间接功能。在人们对旅游的认知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国的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句话是褒是贬,姑且不论,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宗教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国的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嵩山、衡山、龙虎山、武当山等地,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吸引力,莫不源于其独特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我市宗教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大香山寺是我国唯一的观音菩萨肉身道场;玉华宫是玄奘法师译经暨圆寂的佛教圣地,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药王山不仅是人们祀奉药王孙思邈的圣地,同时也是道教清修的洞天福地。铜川的宗教文化资源具有影响力大、品质高、唯一性的特点。挖掘好宗教文化资源,做强、做大、做精、做亮香山、玉华宫、药王山三张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品牌对促进铜川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何把香山、玉华宫、药王山这三张宗教文化品牌做好、做精,我建议:一是要树立“有为体、无为用”的理念。《道德经》第十一章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文字的表述,如果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理解,“有”是价值,“无”就是使用价值。懂得这一点,对我们明晰开发宗教文化资源的思路是有积极意义的。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我们更应理解的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对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要鼓励、支持佛道界人士参与其中,该交由宗教界开发的由宗教界去开发,少做越俎代疱的事情,充分尊重宗教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把宗教文化品牌做好做精。二是树立宗教文化品牌意识。开发香山宗教文化资源要着力打造观音菩萨品牌,宏扬观音文化。鼓励支持佛教界举办香山论坛,宏扬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打造佛教音乐文化、禅茶文化、素食文化、禅修文化等宗教文化项目,以优质的宗教文化项目与旅游形成良性互动,以此提升香山景区旅游的文化品味。在玉华宫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应以弘扬玄奘法师爱国爱教、舍身求法、宏法利生的民族精神为主题,鼓励支持高僧大德修复玉华寺,打造“玄奘品牌”,提升景区在旅游发展中的竞争力。在药王山的开发建设中,我市已成功举办了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着力打造药王山景区。但我认为打造药王山景区,如果忽视了挖掘宗教文化资源,必将是景区开发的一大缺失。众所周知,孙思邈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而且他还是有名的道士。古有“十医九道”之说,孙思邈中医药养生学的内容与道教的养生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药王山在文革前就是道教活动场所。今天,我们开发探索适合现代人的养生模式,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建立在包括道教养生文化在内的整个传统养生文化坚实基础之上的。有鉴于此,我建议打造药王山景区应挖掘道教养生文化,拓展道教活动的空间。道教文化是药王山景区做好、做大、做亮的魂。唐代诗人刘禹锡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可以说,唐朝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宗教对于提升一处山水知名度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在打造药王山景区过程中,能够还原道教活动,有高道驻锡,深挖道教养生文化的内涵,创造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宗教氛围,对景区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发言人:市民政局宗教科科长)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建设生态美新铜川
张北社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市的总体目标是把铜川建设成为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这赋予了我市林业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承担的更重要的责任。
铜川市现有林地面积190.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8%,活立木蓄积510万立方米。铜川既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全省森林防火重点地区之一。其下辖的宜君县、耀州区为一级火险区,印台区为二级火险区,王益区为三级火险区。全市森林资源80%以上集中在西北部山区,植被以天然次生油松林为主。区域内国有、县办、乡办、个体煤矿星罗棋布,林区群众以种植玉米等秋粮作物为主,防火期内有烧秸杆的耕作习惯,“山情、林情、社情”均十分复杂。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破坏矛盾突出,森林防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近年来,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看待铜川森林防火工作,其现状与全市林业快速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建设生态美的休闲养生城市发展需要。首先是森林防火机制没有真正实现由部门防火到政府防火的全面转变;其次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防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三是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滞后,市、区县都无独立的防火机构,无专业森林消防队,设施经费都没有保障,不能真正体现“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扑火原则;第四是火源管理难度较大,百里林区即百里矿区,林矿交错,矿区人员流量大,道路四通八达,加之林区群众有在高火险期烧秸杆的耕作习惯,导致火源管理难度增大;第五是森林防火工作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没能真正走上依法治火的轨道。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转变森林防火机制。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做到从部门防火向全局防火转变,把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到各级政府,变林业部门单一抓森林防火为政府全面负责抓防火,把行政一把手的责任贯穿到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在全局工作部署上,防火工作有位子;在整体资金安排上,防火投入有计划;在全民工作开展上,防火措施有落实,真正构筑起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森林防火政府负责的领导机制。并积极寻求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五户(十户)联防联保”为核心的集体林防火联户包保责任制,把林区村屯相邻的每户居民编入联防小组,签订联防联保合同,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创新森林防火投入新机制,由国家、单位、林木所有者共同负担防火经费,联防联治。
二是加大森林防火投入。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拉动铜川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综合分析本地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对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规划,抓好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制、储备、申报工作。统筹安排森林火险综合治理工程、森林防火道路及隔离带建设工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工程、森林防火专业、半专业队伍建设工程等各项建设。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防火基础条件,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三是加快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反应快捷、装备先进的森林消防队伍。按照“以县建队,分散养兵,集中使用”的原则,建设好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重点林区的县区要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林场及重点林区乡镇要建立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扑火工具,进行扑火安全培训教育。充分发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出击快速、扑火能力强的优势,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同时,切实加强各级防火办自身建设,完善机构,提高待遇,充实人员,强化培训,充分发挥其应急值守,畅通信息,综合协调处置能力。
四是加强火源管控工作。采取严格的分类施治措施,把火源管控责任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森林防火期内,对林区必要的生产性用火,必须按照《陕西省林区野外用火管理规定》,经审批后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看守,防火戒严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林区群众烧秸杆的耕作习惯,要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加强监控,规范用火。切实加强对低智能人员、流浪人员和儿童的监护看管,落实监管责任和监护措施。切实加强对重点林区、重点部位的巡查巡护,真正把各项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在高火险天气和主要节日等重点时段,采取超常手段,严防死守,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扑灭。
五是推进依法治火工作开展。要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加快推进依法治火进程,进一步加大对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的法规化和制度化进程。 (发言人:市政协常委、市林业局副局长)
关于凸现铜川饮食文化特色的点滴认识
吕学敏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感受到,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春天真正来临了。我市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时制定了实施意见,对我市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色品牌进行了梳理归类,大致提出了六种文化品牌,既:养生文化、红色文化、耀瓷文化、书画文化、佛学文化和民间文化。这六大特色文化可以说是我市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但我以为,没有提到新区城市主题文化和饮食文化。
今天我在这里,专门说说铜川的饮食文化问题。铜川是多元素移民文化杂糅的城市,老区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原豫文化的影响,关中和陕北饮食文化在铜川的累积,也受到一些冲淡。民以食为天,食是生存第一需求,谁也超脱不了。在物质生活已不再成为生存第一的现在,人们愈来愈追求吃得“养生”,吃得“健康”,吃得“文化”,那种狂吃猛饮,已经使人们吃尽了苦头,有的人真是吃出病了。没有文化支持的饮食观成了许多病的罪魁。
纵观铜川地域内特色饮食,大致可以分两片,一是耀州特色饮食,以耀州咸汤面和耀州窝窝面为代表的南片饮食,还有肉夹馍、牛羊肉泡馍、凉皮等小吃,基本是西北范围内人们喜好的饮食;北片宜君和印台较有名气的小吃就是荞面饸饹,但影响不大。也就是说,铜川的饮食品牌需要做大做强做好做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愈是地方的,愈是世界的,这一命题已经成为共识。做好饮食文化,使之成为旅游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非常值得重视。旅游无非是“吃、住、行、玩、览、购”几个环节,能让“吃”得记住铜川,不是容易的事情。
为凸现铜川饮食文化特色,我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第一、提倡以健康长寿为理念的饮食文化。结合铜川实际,对发展铜川饮食文化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对经营养生特色的小吃予以支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推进饮食养生文化发展;第二、制定出小吃制作经营的健康、养生标准,公布于众,让铜川小吃真正成为放心享用难以忘怀的饮食;第三、让小吃走进“大雅之堂”。政府要引导一些大酒店在接待中,特意把“耀州窝窝面”“咸汤面”“饸饹”“肉夹馍”“馄饨”等引上“大桌子”,从僻巷走向“高端”,让外界慢慢接受铜川的小吃;第四、把饮食文化作为新区城市主题文化的组成部分,鼓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忘创新,从传统里汲取有益,发扬广大,在现代时尚里淘取科学、养生、健康的元素,使铜川饮食文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铜川的特色文化品牌。
(发言人:新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新区作协主席)
关于打造耀州“药王养生城”的几点建议
赵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今年耀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文化兴耀,打造耀州药王养生城”的战略目标,既符合十七大精神,又符合地方特色。按这个创意规划未来,逐步实施,促使具有当地特色的药王养生文化,尽快形成产业,既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会成为我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打造药王养生城是一项涉及面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出谋划策,狠抓落实。下面提几点建议设想。
1、筹建成立孙思邈基金会,设立“大医精诚奖”。建议以民间团体的名义设立孙思邈基金会。基金会归陕西孙思邈研究会管理。采取政府拿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逐步积累,基金主要用途是对全国医界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学者颁发“大医精诚”奖牌、奖金。如非典时的钟南山教授,我们可以通过中宣部或耀州在外工作人员联系,商议领奖时间、地点,如果钟南山如约来铜川,全国上下新闻媒体追踪采访,实际上是对我市最好的宣传。
2、鼓励有识之士组建药王文化传播公司。一是宣传弘扬药王文化,传承推介养生方术。通过制作光碟、编撰资料、印制画册、制作纪念章、纪念品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和展示药王文化的魅力;二是推介宣传药王系列保健品和养生基地、农家乐养生服务项目,供游人选择。三是通过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带动,挖掘潜在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
3、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民俗爱好者、民间艺人共同研究创制技术含量较高的保健品、文化礼品,如宣纸烙画、柳公砚、药王手杖、彩绘药胡芦、药王大小不同规格的造像、画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纪念册、纪念章等,既有宣传意义,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打造中草药生产、炮制基地。我市耀州区地道药材华原芪、宜党、耀岑久负盛名,野生药材数百种,群众又有种药材的习惯和经验,我们应利用山塬沟壑退耕还林的幼林期发展药材种植,一举多得。并针对中草药加工存在的炮制粗糙,不卫生且影响药性、药效的问题,高度重视药材的精加工,严格按要求炮制,切片加工,科学包装,进而搞饮片、中成药生产。
5、在充实巩固发展文化节成果的同时,可考虑打造旧民居一条街、药膳一条街,让游人来这里有吃、有玩、有购、有看、有养生方术保健品可选用。
6、打造养生城的资金来源可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国家、集体、个人多方筹资合力开发,财政能给一点启动资金,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7、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政策性补偿。铜川市铝、电、煤、水泥是主导产业,许多基地均在耀州。可以说耀州区是奉献大区,污染大区。尽管近年来环保治理较前大有改观,但彻底根治很不容易,随着能源矿产资源大规模快速开发,生态环境将继续受到破坏。除政策性征地搬迁补偿外,建议按生产每吨煤1.5-2元的标准,按生产每吨水泥2元标准,按生产每吨铝2元的标准进行补偿,以用于生态建设,这涉及国家政策我们应积极争取。 (发言人:耀州区商贸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