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理论研究

公生明 廉生威

发布:2013-09-03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公生明 廉生威

——读“官箴石”碑记有感

刘利军

最近,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看见一幅装帧朴素大方的拓片作品,内容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看后,让人心头一震。这分明是这位领导的座右铭、警示录和宣言书,让充满正气正直之人看到了清廉正气,受到鼓舞;让心有杂念、一己私欲的人望而却步,无法开口;让有非分之想,欲望横流之人胆战心惊,溃败而退!这幅拓片作品,起到了积极深刻的警示作用,看到而又读懂它的人一定会三思而后行的。

这幅拓片的真迹石碑,珍藏在河北省博物馆内,是河北省无极县明代县衙所立的“官箴石”。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一种不事贪取、不被污染的高尚境界和美好品质。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廉尚洁的民族,廉洁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晏子春秋》提出“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我国古代十分注重对官员廉洁的考察。西周时期《周礼》提出考察官吏政绩以“六廉”为标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政,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辩”。这六条标准都离不开“廉”字,体现了“廉”是为官之本和考核之要。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了“七廉”了解人才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官吏的廉洁状况。宋朝吕本中所著的《官箴》一书的开篇之语写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最重,一曰清,二曰慎,三曰勤”。三事清为首,为官清最重!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当时,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罚贪污暂行条例》等规定,对政府人员提出了公正廉洁、奉公守法、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腐化、不堕落的基本要求。美国记者斯诺登访问延安时,被共产党领袖廉洁节俭的精神感动了。他断言,这种廉洁节俭作风会产生一种伟大力量——“东方魔力”。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离开中国之前,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共产党战胜你们国民党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开展了“三反”运动,清除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蜕化变质分子,在社会上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先后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要把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新时期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场滋生蔓延的土壤,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这些充分表明,反对消极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公生明,廉生威”!“官箴石”碑记虽然是古人的为官之训,但今天读来仍有深远、健康的现实意义。

             (作者:铜川市政协委员、市交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