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1-09-20 10:26:32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古同官县城位于济阳山寨下的漆水河畔(今铜川市印台区政府所在地), 沿河川北上,两岸残塬古寨、丛林峻山,风景如画。行约 30 里,川道陡然变窄, 桥山山脉南端的女回山、马栏山、仲家山三山雄峙,柳林河与漆水河在女回山下交汇南流,俗称“三关口”,为关中通往陕北的重要通道、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金锁关正是扼守这一古道咽喉处的要塞,享有“雄关天堑,鹰鹞难飞”之称誉。
一
在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刘志丹等人多次率领红军游击队经金锁关出击宜君、同官等地,1933 年 3 月,经历了芋园保卫战的挫折后,红 26军跳出合围取得外线作战的胜利。3 月下旬,红二团返回照金,主动向东进击同官,打下金锁关,消灭金锁民团 30 余人,截断了咸榆公路,引起国民党当局极大恐慌。
1993 年 6 月 11 日,我们来到金锁乡,采访了纸坊、走马梁、蒲家山等村庄,了解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登上了巍巍金锁关。
《同官志》记载:“金锁关,历代均为重戍。在县北 30 里。关有神水峡,高山夹峰,绝壁千尺,水流汹涌,响震山谷。实为榆塞秦关襟喉要地。明嘉靖间,筑关城,设巡守官。按关门三座:通延榆者二座,通宁夏、甘肃者一座。皆用石条砌成。第一座关门有石刻金锁营三大篆字。城堞由关门东越同水,至女回山巅,筑寨一座,异常险固。明末流寇毁之,清初乃裁移巡守诸缺。”
据说,崇祯六年,流贼号八大王,率众二万余攻陷金锁关,官民庐舍焚僇殆尽,关城遂废。至民国,城堞已圮,字匾无存,惟关门及寨尚存,关后半崖有石佛像一尊。
从 1938 年开始,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严密封锁,无数革命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从这里北上投入党的怀抱。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曾多次通过金锁关往返西安、延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0 年,董必武看到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从西安回到延安后,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咸榆道中即景》两首律诗,联想到自己曾路过金锁关的情景,和诗两首,其中一首写到:“忆自延安别,南来路不平。洛河铁甲守,金锁黯云横。萁豆何相迫,风波未可行。昔人哀鹬蚌,毋使后哀今。”1946 年 9 月,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全体人员,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撤离西安奔赴延安途中,在金锁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最后赢得了胜利。
二
在金锁关一带,流传着许多与杨家将有关的故事。据传杨家将镇守的“三关”就是金锁关、鬼门关、三门关。在金锁关西的仲家山上,存有一插旗石座和一个石棋盘,传为杨六郎用过的遗物。关东十里的杨家坪、仓坊坪村,因杨六郎练兵和屯粮而得名。民国时,金锁关北城楼的木梁上,还深深扎着一支羽箭,传为六郎出征时所射。关北石崖上刻有“雄关天堑”四个大字,传为杨六郎用金枪所錾。金锁关东南的走马梁,传为杨家将走马于此而得名。
在同官县城东北去大石盘的山梁上,有一座神庙遗址,名曰圪列庙,相传杨家将与辽兵酣战于此,夜间,山上的花圪列(一种山间松鼠)一齐出动,咬断了辽兵的弓弦。第二天开战,辽兵因弓箭不能使用,被杨家将突破阵脚,大败而逃。故修庙以表花圪列之功。在今铜川境内,因杨家将而得名的村庄有 4个,山川有 10 余处,军台岭、石马山、将军山、箭穿崖等地名数十处。
北宋末年,金灭辽后深入中原,攻破东京汴梁,俘徽、钦二帝,北宋亡。金兵之一路杀来同官,到处烧杀抢掠,民遭涂炭,黄堡之十里窑场也被金兵火焚。民众感叹:若有杨家将在,何来此灾!同官人出于对杨家将的怀念,将杨家将忠君爱国、血战疆场的故事与同官联系起来,一代一代传颂至今。
三
从金锁关西行约十里,在柳林沟南岸的山梁上,有个古老的村庄,叫蒲家山。据当地人祖辈相传,蒲家山原名菩萨山,因村西南半里的碑子坪处建有菩萨寺而得名。据传菩萨寺规模宏大,占地 30 亩,有和尚数百,寺内殿堂齐整, 古木参天,香火很盛。后来,寺旁迁居十余户农人,形成村庄,村依寺名。后寺院毁于战乱,只留下一些石碑,后人将寺院旧址叫作碑子坪。菩萨山在代代流传中走了音,被叫作蒲家山了。
关于蒲家山的山主,还有一段故事流传。清末光绪年间,天下大旱,民无食粟,蒲家山主一家亦无米下锅,逃荒流落到同官县城。一日,全家人饿卧在街头,一户张姓店家见其可怜,便送来几个锅盔救下山主一家。山主感恩戴德,报答无门,便抽出衣领中藏的蒲家山地契,赠给张家,领着全家逃往外地。张家得了这份家当,便搬居蒲家山,成了这里的山主。解放前夕,蒲家山的山主名叫张世英。
蒲家山土地广阔,山坡梢林密布。清代不断有外地逃荒者来此落脚。民国时,有十余户人家,经常遭受夏老幺匪团骚扰。为抵御夏匪,蒲家山以凌少江为首,组织联防队,同附近的上官山、化圪塔、袁家山等村联手,互相支援。
1937 年春的一个晚上,夏老幺率匪团摸进蒲家山,企图捉拿凌少江。凌早有准备,将队伍带出了村外。夏匪怕中埋伏,抓了凌的母亲和小外孙为人质, 仓皇离去。夏匪将人质带回老巢瑶曲普陀寺,派人给凌送信说:“三日内不把枪交来,凌家三代别想团圆!”凌少江态度强硬,要送信人转告夏匪:“若伤了我母和小外孙,叫你们不得安宁,非踏平你的老窝不可!”夏匪见凌厉害,相持几天后,无可奈何,只好放了人质,另寻对策。
同年夏的一个晚上,夏匪二次围攻蒲家山。凌少江早有准备,与邻村夹击匪徒。夏匪摸不透底细,怕黑夜吃亏,逃窜而去。两次没能得手,夏匪并不甘休。凌少江也加强防卫,在村对面山峁上修起了营山寨,以为坚守计。当年夏末一天早饭时,夏匪带少数匪徒攻打营山寨。群众奋力自卫,金锁区团也来助阵,越战人越多。夏匪见寡不敌众,仓皇撤退。凌少江率人马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匪巢普陀寺,复攻匪徒老窝。双方战斗到天黑,袁家山联头屈老七壮烈牺牲。匪徒死伤惨重,支持不住,放弃老巢逃去。从此,夏匪元气大伤,无力支撑, 投奔了程二春的国民党保安团。解放战争时期,夏匪被游击队打死在瑶曲镇贾曲河的石门坎。
1946 年春,胡宗南部进攻延安,国民党军到处烧杀抢掠。蒲家山驻扎着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部,士兵一进村,就杀鸡杀狗宰牲口,到老百姓家抢东西, 在路上抓人带路扛行李。蒲家山村里的青壮年逃跑一空,家家的财物被洗劫。一天早上,村外突然传来机枪和炮声,解放军包围了匪军指挥部,在陈家山的分水岭上展开了激烈战斗。激战一天一夜,敌军被歼,活着的也当了俘虏。我军壮烈牺牲约一连人,全部在分水岭掩埋,建有烈士陵园一座。
像一座丰碑,雄伟壮丽的金锁关见证了历史上无数次金戈铁马的烽火硝烟,见证了中国红色革命的艰苦卓绝,凝聚着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定的企盼、对民族英雄的尊重和爱戴、对暴政和压迫的憎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当这些文化血脉与“三山天作堑”“断崖云千尺”以及“万树飞花”“乱峰献玉”的自然景色水乳交融后,金锁关终于迎来了和平安宁,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与祖国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