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其他会议

市政协“铜川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双月协商座谈会委员发言摘登

发布:2018-08-28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是省十三次党代会给铜川做出的目标定位,也是铜川奋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重要遵循。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工作,市政协将此作为今年双月协商座谈会的重要课题。7月5日至6日,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我市12个产业项目园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汇报;7月23日至28日,调研组又赴江苏省徐州市、常州市和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学习先进经验;8月23日,组织召开了双月协商座谈会,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就“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工作进行了充分协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现将委员发言摘登如下:


提振信心  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

6.jpg

陈世梅


一、铜川传统产业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客观上迫使我们不得不提振信心。铜川是因煤而兴的传统工业城市,今年有两大问题很是突出:一是产业项目不足、投资结构不优等问题突出。1-6月制造业投资下降6.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85.1%。工业投资仅占总投资的26.2%。二是企业效益不佳。停产减产企业超六成,1-6月全市停产企业23 户,减产企业107户,其中降幅30%以上的企业达96 户。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8%,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9.9%。除此之外,还有政策约束较大、营商问题亟待破解等难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提示长期处在传统产业低端的铜川必须转型,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为此,我们如果对转型没信心,就只能坐而待毙,死路一条;如果有信心,狭路相逢勇者胜,则完全有可能凤凰涅槃,实现华丽转身。因此,在我市转型问题上我们不是能不能提振信心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都必须提振信心的问题,一以贯之,不二法门。

二、铜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范例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提振信心。多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以循环经济助力传统产业升级。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铜川市引领煤城经济加速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这个园区已有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铜川铝业有限公司、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9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17年,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再如以汽车产业延伸工业链条。《陕西省2017年汽车产业重点工作计划》把铜川市铝合金轮毂项目列入汽车产业配套方向,给予明确支持。工业链条向汽车产业延伸,给铜川市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江苏悦达集团、江苏苏美达集团共同投资建设铝合金车轮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陕西东铭车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车桥研发技术,在国内市场处于行业的引领和标杆地位,年产值增幅30%以上,有效推动了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诸如此类,因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突破、有成绩、有希望,所以省十三次党代会明确给铜川作出了“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定位,省委对我们给予厚望,我们也有实际成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提振信心呢?

三、铜川新兴产业的谋篇布局主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提振信心。新一届铜川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铜川的发展进行了新的谋篇布局,如启动了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和中国(西部)工业品数字港建设,正在布局实施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丝路陶瓷等产业集群,正在积极打造环保水泥、洁净煤化、油气资源、电力产业、装配式建筑等企业集团等等。新的谋篇布局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希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提振信心。

基于以上三点理由,就提振信心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将铜川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支持的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盘子之中。要尽快加强与中省等相关部委沟通对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和评估机制,将我市及时纳入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盘之中,争取获得国家及相关部委政策及资金支持,为我市转型发展争取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外地“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努力为企业降成本优环境服好务,强化涉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把“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企业办事更便捷”作为目标。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多为企业着想,帮助解决企业的困难,慎重使用罚款、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真正体现“政府为企业着想”的理念,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建议政府构建政商交流服务平台(比如:产学研交流平台、资源与服务平台、政商信息沟通平台等),更好的使信息通畅,遇到实际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促进企业高效健康发展。建议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圆桌会议,就某一议题任务,召集专业化团队,成立课题组,深入交流使企业互通有无,抱团发展。

三是进一步激发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制定相关激励奖励措施,通过树立实绩导向激发干部活力、优化物质激励调动干事热情、强化教育激励、提升能力资本、加大岗位轮换体现自我价值、改善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激励等措施,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铜川转型升级。


做强铝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

7.jpg

贺鹏霖


一、我市传统电解铝产业存在问题

目前,全国铝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产业规模大而不强、产品高端化不足等问题仍旧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我市电解铝传统产业仍主要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精细化深加工受技术和产业链制约,产业高端化发展不足,受行业规模小、支撑要素差影响,协同发展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1.核心技术掌握少。我市电解铝产业缺乏生产研发能力,生产的各类产品均靠买设备带技术。高端一点项目投产后遭遇操作瓶颈,影响产品质量达标,维持、扩大生产难。同时,我市不仅缺少研发机构,更缺乏研发人才,所应解决技术难题,基本靠外来专业人员帮助指导。特别是航汽铝技术人才近于空白,技术和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传统电解铝产业转型航汽铝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航空用铝属于军工范畴,进入门槛高,企业在生产加工能力、研发制造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达不到军工标准,不能纳入军工企业名录,就无法与航空业配套,发展航空用铝必须深入做好入围达标功课。

2.产业链条延伸短。我市铝材精深加工企业较少,产业链条较短,现有企业自我发展的步伐也较慢。如,铭帝铝材设计能力7万吨,2016年实际产量2.17万吨,2017年实际产量2.02万吨,占设计产能三成。大秦设计产能10万吨,2016年实际产量2万吨;2017年实际产量1.65万吨。美鑫铝镁合金项目设计能力30万吨,项目正在建设中,由于建设周期较长,不能及时投产达效。

3.企业御险能力弱。我市电解铝企业产能与省内相比仅为榆林铝产能的60%,国内其他大企业产能的30%左右,尚属小型企业。近年来,由于宏观产能过剩,铜川铝业又被迫产能、产量双降,甚至一度停产,导致企业抵御政策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都不强。

二、打造铝产业千亿集群的建议

1.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继续加大航汽铝高端项目招引力度。产业由综合成本相对较高的地区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位分工格局,是国家的一个政策导向。因此,要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瞄准长三角和京津冀产能疏解,进一步加大在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配套制造业方面的招商力度,以及围绕我市商业航天城建设,瞄准国家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在飞机和航空器配件制造方面的招商力度,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创新发展,力争在下游高端产业中脱颖而出,进一步壮大我市航汽铝产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以个性定制为方向,积极引导发展装配式铝材制造产业。我们正在进入个性化升级的新消费时代,这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以个性定制为方向,重构人货场的关系,通过消费者需求逆向推动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全铝家具和建材与传统家具和建材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零甲醛,其次还有可回收、易组装、轻便、防火、防水、防虫蛀等特点,虽然当前仍处于“非主流”,但凭借它的优势,以及社会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环保要求和生态保护重视,全铝定制家具和建材必将逐步走向主流地位。因此,建议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积极抢抓市场先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在新一轮建材家具革命中赢取话语权。

3.以资本运作为途径,鼓励电解铝企业上延进入氧化铝产业。电解铝工业属于能源与电力趋向性工业,氧化铝、碳素、电力三项价格是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在生产要素方面涵盖了碳素和电力生产,但是氧化铝长期依靠亚洲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山西铝厂供应,受制于人。陕有色为求突破,计划在印尼建设年产200万吨氧化铝项目,配套下游产业,也许届时能够为铜川铝业提供质优价廉稳定的原材料,但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建议铜川铝业积极以资本运作途径,投资进入上游氧化铝生产企业,实现企业全产业链发展。

4.以技术人才为依托,鼓励电解铝企业走出去发展海外产业。我国铝工业存在两头弱、中间过的特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铝工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让环保、轻量化等需求日益增加。“一带一路”的实施也使沿线国家的宝贵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铜川铝业4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电解铝技术和优秀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因此,建议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重要节点城市优势,鼓励我市电解铝企业走出去发展,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从容面对新的绿色发展契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

8.jpg

刘航言


一、调研中收获的先进发展经验

1.引进龙头企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徐州市近年来,着力引进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品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新兴产业的世界500强,全国100强,行业50强企业,并建立项目基地,做好相关产业配套,实现集约发展。例如:以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风电装备、智能电网制造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2017年,徐州高新技术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146.24亿元和1099.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5.7%和34.3%,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3和3.9个百分点。

2.实施创新驱动,助力转型升级。上饶市经开区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制造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上饶制造”到“上饶智造”的成功转型。开发区内晶科能源和汉腾汽车两个项目被列为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晶科能源通过率先开启“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实现用工替代率50%,自动化生产率80%以上,组件出货量、光电转换效率、毛利率、净利润均居全球同行业第一。汉腾汽车积极引进全球领先的kuka机器人生产设备,实现生产工序自动化率达95%以上,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合资企业的最高水平。

3.产学研结合,依托科技助发展。常州市抢抓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强化转型发展新引擎。每年邀请两院院士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共同建设研发平台;组建创新联盟,市级设立专项资金,打造区域性资本市场、权威咨讯服务品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培育新兴产业为根本,建立国家创新科技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入驻,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转换中心也在园区入驻。

4.优化发展环境,围绕中心持续发力。上饶市树立了“以项目推进论英雄、以解决问题论英雄”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举措帮项目开路、为项目让路,通过取消、下放、合并等方式,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将237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63项,精简率达73%;将市本级保留的328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85项,精简率达74%,全力保障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推行“工业日”工作机制,将每月5日定为全市“工业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听、看、议,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关于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外出考察中学习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规划滞后、市场培育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竞争优势不明显、融合创新不足等问题,我建议,全市上下要树立“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思路,着眼“高”、致力“新”、聚焦“强”,持续在延链条补链条上下功夫。 

1.规划引领,梯次推进。我市提出的实施大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但是尚未编制完备具体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次还不明确。建议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全市产业基础支撑、区域功能定位,统筹规划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坚持长短结合,近期重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和现有产品市场拓展,中期重点促进新兴产业集群与现有优势产业集群融合互动发展,长期重点构建和释放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2.政府引导,市场培育。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产业基础、产业工人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建立健全市场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促进资源向新兴产业集群集聚。

3.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按照同类+关联产品集聚、整机+零部件集聚、制造+服务集聚的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对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找准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招大引强”,统筹协调各种资源,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4.重点突破,整体提升。选择最具发展条件、最具突破可能、最具牵引作用的领域集中发力,快速形成规模效应,抢占市场先机,形成竞争优势,引领带动我市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丝路陶瓷等新兴产业规模壮大、能级提高、向高端跃升,加速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5.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加快构建引进人才、技术、成果的新渠道、新机制,加大核心关键项目和集群项目招商力度,通过引进增量、提升存量,推动新兴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企业发展的模式,为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在铜川的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抓好项目建设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

9-1.jpg

杨  毅


 一、存在问题

1.重大产业项目少。我市重大产业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

2.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策划包装项目少,重大产业项目更少;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未提前介入项目;有关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不够重视,项目报批材料不齐,质量不高,反复完善报批材料耗时较长,影响招商引资项目推荐及落地建设进度。

3.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财政自主投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制约项目按期实施,导致重大项目进展不平衡。

4.项目人力资源比较匮乏。项目重建设轻管理,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单一,结构支撑性差,特别是缺少转型类、高附加值类的项目人才,缺少出色的项目运作者和管理者,导致项目用人选择的余地非常小,项目运作和管理水平下降。

5.项目建设环境仍需优化。一是个别部门之间协作不够,项目建设的信息服务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服务意识不强;二是征地难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农民对征地和拆迁补偿标准期望过高,提出的赔偿要求超出了有关规定,拆迁阻力大、难度高、周期长。

二、几点建议

1.着力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发挥铜川重大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作用,围绕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航汽铝业、装备制造、医药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着力在产业发展、搭建平台等方面进行产业链招商,通过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优势,提高招商项目包装推介水平,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力争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2.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建立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任务等予以细化和明确,促进项目前期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组建重大产业项目顾问团,加强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的推介策划和包装工作;三是建立项目前期经费滚动使用机制,每年由市财政安排适度资金作为前期工作专项基金,项目实施后,回收垫付经费并全额划入专项基金;四是相关部门应提前介入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跟踪做好服务工作;五是引导成立项目策划、包装的经济人公司,实现项目推介策划工作的常态化和市场化。

3.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充分利用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搭建的战略合作平台,扩大信贷融资规模。一是加强重大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二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合理、合法投资;三是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基金,帮助企业解决信贷搭桥资金问题。

4.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种紧缺人才,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引导广大干部潜心钻研项目知识,熟悉项目建设程序,拓宽项目建设思路,切实提高抓项目、建项目和管项目的能力,使之成为策划项目的高手,跑项目和争项目的能手,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5.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每年应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重大产业项目在土地和水电路气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年”活动,努力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推行“一站式”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等服务方式,努力落实“全程式”“一条龙”“店小二”“保姆式”服务;三是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阻碍施工、敲诈勒索、强买强卖等干扰破坏行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四是加大土地储备力度,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配套政策,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工作,确保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进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