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大会发言

关于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2022-04-14 14:29:36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家庭农场1221个、社区农场1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685个,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持续增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支撑有限。从城乡收入差距看,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仍然在3:1,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较大,区域收入差距也依然明显。从农民收入构成看,生猪价格回落,苹果、核桃等农产品销售价格高开低走、新果季“卖难”等因素影响,经营性收入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

二是现代农业产业不够兴盛。我市农业产业特色不明显、同质化问题严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未成态势,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一二三产融合度不够高,产业档次低、链条短、附加值低,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度不够,带农益农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是乡村管理能力不够完善。村级自我运转能力有待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总体比较薄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自我营收能力弱,贷款融资较为困难,不少村难以支撑公共服务,村民主人翁意识尚未有效激发,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足。

四是新型主体培育不够有力。我市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情况普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劳动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十分缺乏,农业劳动者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就业难、留人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此建议: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兴旺。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推行“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康养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农人”和“农创客”,鼓励有文化、有情怀、有本领的乡贤、大学生和工商企业主等回乡创业,使他们成为“三农”工作的新生力量。三是探索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用地保障机制,“唤醒”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农村资产资源。

二、持续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一是拓展农村就业空间。按照扩大以工代赈投资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不低于中央投资15%的基础上,尽可能大幅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健全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同等保护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三、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一是树立全区域、全领域理念,更加注重从点上出彩向面上普惠转型,打造一批诸如“马咀村”模式的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创意小镇、旅游小镇、精品乡村。扶持政策和奖励资金注重从树典型转向全域普惠。二是彰显乡村特色,着力搞好乡村整体规划,既要塑造乡村的“形”,更要留住乡村的“魂”,使农村更“像农村”,切忌一刀切、千村一面和破坏优质资源等现象。三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良性互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好农村人才储备。一是完善职业农民培训总体规划,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为培训重点,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精准培训。二是整合培训师资力量,汇集农业、就业、科技部门各类涉农培训资金和项目,由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组成专业力量,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三是坚持培训目标导向,加大应用型、实操型农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意愿,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和理念教育。

五、提升农耕传承文明,塑造文明淳朴乡风。一是建好农村精神家园。开展农村戏曲展演、乡土才艺展现、乡风民俗展览、家风族训展示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二是深入挖掘农耕文明。在大力弘扬铜川好人等特色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区域特点的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各类农耕和民俗活动。三是树立典型文明示范。以“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等评比活动为基础,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学、可比的新时代文明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