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2-04-14 12:05:25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民建市委会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进入“十四五”,我市乡村治理难点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但乡村治理体系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一是乡村组织建设力度不够强。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村干部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现象较严重。二是乡村自治主体地位不突出。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一些村委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缺位,自治与法治协调一致尚不够;一些群众对村级事务漠不关心,参与热情不高,“上面热下面凉、干部热群众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法治观念还相对淡薄。乡村治理主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治理能力仍显不足,“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经费保障落实困难,少数村干部、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乡村社会治安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四是乡风民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农村虽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等,但人情攀比、高价彩礼、孝道式微、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迷信、赌博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五是公共保障服务不到位。乡镇管理服务能力不足,乡村医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人才匮乏,村医工资待遇较低,医疗教育保障水平还有待提升。
为此建议:
一、构建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加强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工程,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和带动群众作用。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运用清单制对小微权力事项全面梳理,编制运行流程,并加强监督检查。
二、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进一步健全村级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村务公开、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制约等制度机制。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搭建起村务公开、政策宣传、诉求表达、民意收集、日常监督于一体的群众民主监督网络,激发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和热情。
三、构建信法守法行为体系。持续推进以制度、设施、平台为重点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行“一村一辅警”试点工作,依法打击“黄赌毒”、非法集资、传销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落实乡、村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邪教活动打击力度。加强对乡村事务法治指导,防止村干部权力寻租,解决“苍蝇式”腐败问题。有序推进农村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工作,发挥在疫情防控、维护安全稳定、交通和环境卫生整治等乡村治理工作中的服务支撑作用。
四、构建崇德向善民风体系。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建设,建立道德讲堂、文化主题公园、文化礼堂等阵地,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出台参照标准、优惠政策和制约措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构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发挥我市中医药产业资源优势,在农村人口密集区域建设村级孙思邈中医堂。落实县域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县级疾控机构建设,持续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实村医力量,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落实村医“五险一金”,稳定村医队伍。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办好“家门口学校”,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王 策 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委员、耀州区照金镇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