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1-02-03 17:21:08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铜川历史上多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又是周、秦、汉、唐等朝代的京畿之地,自古民风淳朴、豪爽。后来,又有河南等地大量移民的加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多元音乐文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民间曲调,诸如:金锁的《锄地号子》,黄堡的《十绣》,耀州的《对花》,陈炉的《摘椒》等大量的民间曲调。特别是我市词作者姚筱舟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唱遍新中国几十年,已成为我国代代传承的经典之作。近年来,全市广大音乐工作者先后创作出了大量优秀地方音乐作品,诸如:大型组歌《照金岁月》,歌曲《铜川谣》《药王山传奇》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唱响了铜川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一、存在问题
一是我市一些地方民间音乐大都是口耳相传,民间音乐人一些已经故去,一些年事已高,“活资料”抢救工作非常迫切。群众对地方音乐保护传承意识不强,后继人才匮乏,地方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亟待加强。二是地方音乐传承与保护缺乏总体规划,缺乏专门的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全市只有各级音乐家协会等群众组织,没有地方音乐的专门研究人员,也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三是缺乏有组织的开展地方音乐采集整理工作。多年前我市时任市文联主席李浩宇挖掘整理了《沙柳木扁担》等许多优秀民歌曲调,但总体上由于没有专门的集中采集整理,导致大量民间曲调现已失传。四是地方音乐的宣传交流不够,缺乏有组织的搭建传承地方音乐的交流平台,地方音乐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不大,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传承地方音乐的活动基本没有。
二、意见建议
一是将地方音乐保护传承纳入我市文化文艺工作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门规划,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人员,指导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地方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
二是加强地方音乐普查和采集整理工作。一方面引导全市各级文艺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广泛开展地方音乐普查和采集整理工作,整理编辑出版我市地方音乐作品集,切实做好地方音乐的挖掘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尽快做好“活资料”的抢救工作。市上应出台具体政策,拿出专项资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地方音乐文化活资料抢救工作。
三是大力弘扬地方音乐。要积极组织地方音乐工作者开展各类地方音乐文化活动,走进文化广场、学校社区、厂矿企业、边远山村等开展传承地方音乐宣传演出活动,大力宣传地方音乐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地方音乐的保护意识。
四是加强地方音乐人才培养。利用相关院校和专业团体进行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地方音乐人才素质。积极组织市级地方音乐工作者下基层开展传承地方音乐交流活动,大力搭建市县交流平台,促使地方音乐人才上下互动,共同提高。
五是支持地方音乐打造提升。围绕红色文化,支持打造提升大型组歌《照金岁月》,形成常态化巡演,唱响红色音乐旋律。同时,策划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经典歌曲,繁荣地方音乐文化。围绕城市建设,支持打造城市音乐广场、音乐公园。依托现有城市文化广场和公园,着力打造集音乐演出、地方音乐文化展示和音乐互动、音乐原始部落及音乐慢生活为一体的音乐文化广场和公园,使我市文化广场、公园成为“音乐创享地和音乐慢享区”,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发言人:市政协委员、市博物馆副馆长 陈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