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大会发言

实施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要先行

发布:2021-02-03 17:09:34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2020年,民建市委会在全市随机选取20个样本村,组织会员力量,通过实地问询、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目前我市农村面临的人才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缺年轻人。20个样本村中,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有16016人,平均年龄41.6岁,其中50岁以上的占51.3%;外出务工人数8876人,流出的劳动力人数超出农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以青壮年为主。

二缺技能人。调查结果显示,20个样本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有高级职业农民职称的仅占1.2%,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型人才。

三缺带头人。20个样本村村班子成员总数205人,平均年龄49.6岁,其中50岁以上占59.5%,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6.8%;

20个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2.9岁,高中学历15人,初中学历5人。农村管理人才紧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难点。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培育乡村本土人才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分层次全覆盖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制定“乡村工匠”评价办法,建立“乡村工匠”认定发证制度。设立农村实用人才专项资金,建议财政部门把农村人才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鼓励支持村、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村人才培育的自我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可按其投入的一定比例适当予以补贴。二是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实施好“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二、大力优化乡村干事环境

一是围绕我市农业优势产业,靶向引才,实施专项引才,做到“量体裁衣”。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农业技术研究机构、产业化基地和研究生实习基地,直接高效开展合作,畅通高层次人才与优势产业的衔接渠道。出台鼓励激励政策,支持基层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可采取一次性奖励的办法,吸引农业高技能领军人才来铜乡村创业。二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让乡村人与城镇人一样得到无太大差异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吸引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工商企业主等返乡创业、贡献才智。

三、创新汇聚乡村人才资源

一是激励体制内现有人才。加强各级“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允许农技人员针对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开展培训、授课、技术指导时收取适当的费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根据承担任务的情况及后期评估的成效给予专门资助。实施农业科研领军人才计划和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二是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特点,组织他们用自身致富经验帮助引导广大农民发展致富产业、从事致富项目。每年开展一次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化带头人、优秀农民经纪人、青年农民致富能手等活动,并进行表彰。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努力在全市形成尊重、关心、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选拔培养乡村领军人才

一是选拔体制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选拔优秀乡镇干部到村挂职、任职,把农村作为锻炼干部的平台。发挥“三项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注重提拔使用在农村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二是加强村级干部培训培养,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结对帮带、顶岗锻炼等措施,开展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利用村级换届机会,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务工返乡人员等群众中培养干部。同时加强村级干部教育管理,落实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奖优罚差,教育引导,激发村级干部队伍活力。

(发言人:市政协委员、耀州区水务局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