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9-03-15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铜川是陕西发展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铜川的煤、铝、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为全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紧抓中省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机遇,围绕“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追赶超越”主线,在做强做优煤、铝、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培育数字经济、航天科技、航汽铝及高端装备制造、陶瓷、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
但随着深度转型对工业企业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市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改造提升能力欠缺。我市工业发展较早,企业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较慢,已跟不上现代工业发展需求,再加上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二是企业技术改造信心不足。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传导的大形势下,在我市工业结构总体偏重、制造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实条件下,在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生产经营难、融资难的真实处境下,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信心明显不足。三是政策环境约束加大。因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污降霾等刚性政策约束,全年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全部停产或减产时间达3个月,企业运营成本大大增加,改造升级资金缺口较大。四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手续办理慢、资料要求高等问题,基本上一个项目办完手续到落地建设需要半年以上时间。五是企业申报技改投资的意愿不强。部分企业自筹资金进行的改造项目,不愿意上报统计部门。因要上报办理备案文件、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手续,由于怕麻烦,企业不愿上报办理。
综上所述问题及原因,建议从以下7个方面着力:
1.全面梳理整合优惠政策。对近年来我市出台的《关于工业促投资稳增长的意见》《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等诸多政策进行梳理,将支持企业、项目建设的条款进行整合,明确执行时间,政策落实到部门,做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单位有支持政策条款的说明,每一个执行政策的管理人员能清楚每项扶持政策。
2.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作用。充分发挥我市财经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转贷基金以及支持困难企业运营基金的作用,扩大资金支持面,对重点产业、现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延长基金使用期限,帮助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早建成、早达效。
3.设立技术改造项目专项奖励资金。对于以机器换人、智能改造、产能升级、研发新产品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改造升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按照投资额百分比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保持行业较为领先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建立技术指导专家队伍。发挥铜川产业研究院作用,分行业建立指导企业发展专家队伍。对企业提升改造进行专业诊断和指导,确保改造一次成功一次。
5.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建立企业技改和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例会,召集发改、国土、规划、环保、住建、工信、科技等手续审批相关单位,对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进行评审,对符合产业、环保、规划等要求的,及时形成决议,为加快项目建设搭建“绿色通道”。
6.全力开展精准招商。梳理全市推进产业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形成简要条款,使全市各经济部门每位公职人员都如数家珍;对大项目、好项目、高科技项目等有其他要求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全市各经济部门要认真研究大企业、大品牌和资金富集区的投资动向,“全面出击”、主动对接,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项目,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7.强化督查考核。市级项目管理部门要坚持“月督查、季考核”制度,把当年重点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纳入各区县、园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对工作推动不力、考核结果排名末位的区县政府、市级工业园区和市级相关部门进行约谈。
(发言人:郭怡 市政协委员 民革市委会副主委 印台区煤炭工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