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大会发言

加快城市饮用水后备与应急水源地建设的建议

发布:2018-05-1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一、铜川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铜川是资源型缺水城市。2017年,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2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5立方米的12.91%,陕西省1165.1立方米的23.28%,国际公认1000.0立方米缺水下限的27.12%。水资源短缺直接造城市用水的紧缺。

2.铜川是水质型缺水城市。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影响,漆水河污染不断加剧。地表河水污染又造成浅层地下水细菌总数等指标超标,多处地下水因水质低劣而不能饮用,大量自备井与民用井因污染被填埋封闭,加之部分水库因淤积与污染严重几近枯竭,使北市区显现水质型缺水。预计未来几年,水质型缺水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3.铜川是突发性水污染隐患较高城市。我市境内道路密集、过境车辆与工矿企业多,又多沿河道、水库、净水厂而建,这都是突发性水污染的重大隐患。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突发性水污染的隐患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应引起高度警惕。我市曾有教训值得汲取。如2015年8月10日前后,因高温缺水,藻尖过快繁殖和水下淤泥发酵,导致新区自来水发生异味,居民反应强烈。

4.铜川是供水需求快速增长城市。近年来,我市城市用水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人均日用水量125.32升。根据《铜川市2005—2020年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市人均日用水量将达到350升,城市日需水量达到13.5万立方米。以目前水资源和供水能力,远远达不到这一规划目标。届时,铜川供水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水资源的有限性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矛盾,如再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三者叠加将会出现大规模供水危机。因此,加快城市饮用水后备与应急水源地建设,已迫在眉睫。

二、饮用水后备与应急水源建设建议

1.地表水源工程建设。铜川地表水主要有北洛河与石川河两大水系,资源总量2.288亿立方米。其主要特征:时间分布差异悬殊,50—60%的降水多集中在7—9月;年际差异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相差8.5倍;地域分布不均,西北部山区多年平均径流大于南部台塬区;地表水多属重碳酸盐型水,水质本体较好,但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要利用过境水源、集中降水期、多降水区及水质较好等相对有利条件加强地表水源工程建设。重点是龙潭水库尽快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后河沟、王家坪、孙家河和雷家沟水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重点保障北市区用水安全。

2.地下水源工程建设。铜川浅层地下水为重碳酸盐型低矿化度水,水质好,适宜饮用。虽受地表河水污染影响,如做处理,尚可饮用。重点做好可用地下水源调查、水源采集网点、输送管网规划、建设,编制启用地下水源应急方案,做到一旦启动,便能及时有效供水。

3.民井水源工程建设。铜川沮河、漆水河两岸及乌泥川河中下游河谷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群众沿河凿井,历史悠久。同时,我市建成并使用的机井有350眼左右,装机容量在23万千瓦以上,年供水能力在4700万立方米以上。可充分利用这些自备井和民井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制定应急预案,选定采用网点,建设联网输送管道,以便一旦启用就能够直接并网供水。

4.异地联网应急供水工程建设。铜川发生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时,可利用无污染的周边市县水源和供水系统,联网进行应急处理。由于调用境外水源及异地联网,需要征得上级部门同意并进行协调。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向省政府建议出台打破区划分割区域联网应急供水规划或方案,促进铜川与周边市县区域联网应急供水,提高铜川供水安全性和应急供水的反应能力。

5.区域外调水工程建设。铜川后备水源建设除挖掘自身资源的供水能力外,重点考虑引进域外水源或大规模开发过境水源。

重点引进泾河东庄水库水源。东庄水库是大(Ⅰ)型水利工程,总库容30亿立方米,水库预计2022年即可建成。铜川应充分利用东庄水库规划地区供水的有利条件,全力争取向铜川供应更多水量;尽快着手进行引进水源线路的勘探、设计、可行性研究与认证等前期工作,一俟水库竣工,即可实现引水。

充分利用北洛河过境水。上世纪80—90年代,铜川曾考虑过开发利用北洛河水资源问题,由于输水需多级提升或修建难度较大的输水涵洞,以及北洛河过境水输送成本高等原因搁置。这些问题目前技术条件都能解决,建议加大研究与论证,做好过境水源的开发利用。

6.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建设。结合铜川实际,建立具有前瞻性、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在出现水危机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实施并取得效果。建议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应包括:特别枯旱期水源发生枯竭,供水设施及管网遭到破坏造成大面积停水,发生交通运输事故造成主要水源与供水系统出现重大污染,供水厂出水出现严重异臭、异味或毒理性、放射性、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矿山、化工厂、危险物品仓储设施发生违规排放或事故造成水源污染,供水系统人员与设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及其他应该编制与建立的应急预案。 

(发言人:杨莹 市政协常委 民革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