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关于开展“关注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视察调研有关情况的报告

发布:2023-05-22 16:37:51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按照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要求,2023年4月下旬,市政协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关注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专题视察调研。4月24日至26日,调研组先后赴我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的安康市平利县、汉中市勉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4月28日通过市内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掌握全市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我市自2017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十四五”奋斗目标和重要抓手,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铜川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确定了“一城二区一廊,三河四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空间布局。配套出台了《铜川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明确细化职责,以“党政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狠抓国土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宣传教育、组织管理等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目前,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五大类24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考核验收标准。

(一)城乡一体的森林网络高标准建成。完善森林网络,构建生态美景,以道路、河流绿化网络为骨架,点、片、网、带合理布局,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村庄绿化、水岸绿化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4.9%,城区绿化覆盖率、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46%以上,全市国土绿化整体效果逐年显现,城乡绿化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变化,绿色已成为大美铜川的主色调。

(二)丰富多样的森林健康高质量提升。坚持培育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景观,乡土树种使用率达96.48%,城区公园绿地有机覆盖率达78.87%,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5.52万公顷,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铜川籍”朱鹮数量已达163只,成为中国秦岭以北野外繁育驯化的成功范例,在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受到高度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

(三)惠及群众的生态福利高品质供给。城区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23%。全市35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建成森林康养基地3处,乡镇休闲公园26处,宜君哭泉梯田等乡村旅游地和耀州花椒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取得较好的品牌效应,城乡居民开门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望变为现实,人民群众在绿化家园的历程中享受着生态产品福利和绿色经济福利。

(四)主题突出的生态文化高水平传播。依托城市公园等建成参与式、体验式生态科普教育基地8处,在城乡休闲绿地等场所悬挂生态标识。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开展“公仆林”义务植树、“森林康养”等多种主题活动,公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全面提高。

(五)系统有效的组织管理高规格推动。累计投入36.7亿元建设资金,开展森林社区等示范活动、观花赏叶等体验服务和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打造市级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人家47个,市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和园林式小区84个。如期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工作任务。

二、存在问题

(一)特色亮点打造还需再发力。汉中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持续推进市域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发展森林康养和休闲旅游新型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向纵深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安康市坚持把绿起来和富起来有机结合,围绕“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和茶旅融合发展产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市虽然根据实际,建成了溪山胜境、玉华宫、照金等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康养”“药王养生”“溪山行旅”主题活动,并建成宜君哭泉梯田、印台金锁石林、王益秦人部落、耀州玉门湿地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但与汉中、安康相比,我市在森林生态旅游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省级以上生态旅游专线建设、生态文化挖掘打造、林下经济发展等生态红利全民共享方面还需进一步发掘和拓展。

(二)老城区绿化质量还需再提升。近年来,我市城市扩张迅速,新增的城市绿化标准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区的一些新建道路、社区和公共绿地绿化建设已经打造成了城市建城区的亮点工程。但是像王益区、印台区这样的老城区普遍存在公共绿地面积小,小区、社区绿化美化不足,部分绿地有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整体来看老城区要下决心解决城市绿化增量增质与改造提升空间小、阻力多、难度大的矛盾。

(三)资金投入渠道还需再开源。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资金多为项目建设资金,市区(县)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到位、资金量不足,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地方资金较少,多元化筹措资金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局面没有形成。

(四)宣传氛围营造还需再浓厚。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地级)测评标准生态文化方面的5项任务清单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商场、超市、商业大街、城市社区、广场、公园、景区景点、车站、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播放森林城市主题广告的图片资料,但目前在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及服务区、临界段主要交通线路普遍未设置醒目的宣传牌。建成区城市公交车体、出租车车载屏宣传覆盖面低,公交站牌缺乏创森宣传内容,居民小区、农村缺少固定标语标牌。创森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模范典型以及创森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没有深入挖掘宣传。

三、对策建议

(一)挖掘内涵,打造铜川地域特色亮点。组织实施森林生态网络十大工程,在提升绿色厚度的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改善林分树种、组成及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大力培育“复层、异龄、混交”的健康森林,逐步形成稳定的、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深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盘点梳理特色亮点,结合我市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等,建立适合铜川气候、土壤环境的“绿植库”、划片“绿植区”,提升城市的舒适度,增强城市品质,体现城市“风格”,集中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的森林旅游景区,吸引八方来客走进铜川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持续加大特色经济林产业,不断拓展林下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统筹发展,见缝添绿建设“口袋公园”。在老城区拆建规划中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工作。2022年住建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19年编制完成了《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系列手册—口袋公园》,从概念认识、场地特征、设计要点、管理运行技术等方面对“口袋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我市可以考虑从“口袋公园”的建设入手,结合老城区总体人口密度大、空间比较小的特点,抓住政策机遇,在城市街区、居住小区内见缝添绿建设“口袋公园”,让走进森林、拥抱自然成为城乡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生态惠民途径日益丰富。

(三)抢抓机遇,多方争取建设资金投入。市、区(县)两级政府要在林业建设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逐年提高投入比例,确保创森工作“有米下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和激励社会力量、社会资金通过工程化、基地化、专业化手段参与创森工程建设和绿地养护;适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创森项目,有效缓解财政资金不足造成的影响。据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林草局办公室2022年1月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202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开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重点筛选国土绿化任务重、工作基础扎实、典型代表性强的项目,开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申报成功后,中央财政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按照每个地市不超过2亿元安排补助资金。建议我市紧抓政策机遇,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申报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确保全市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

(四)强化宣传,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森。加大市树市花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知晓率,在城市某一条街道或某一条道路栽植市树、市花,进一步加大市树市花的推广、栽培、使用力度。以创森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统筹特色森林乡村建设,在城镇、村庄、乡村道路等人口聚集区域,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网上植树、领养植树等活动。要对标国家森林城市指标所做的特色亮点工作,深入挖掘、提炼,在全市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氛围,不断提升群众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