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铜川市“提升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专题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发布:2021-12-15 09:53:44来源:编辑: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浏览:

按照省政协《关于在全省政协开展“提升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专题民主监督调研的通知》安排,11月24日至25日,铜川市政协副主席成登鹏带领市政协调研组对全市“提升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民主监督,先后深入耀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印台区印台街道办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分别召开4次座谈会,同30家企业座谈并听取相关部门关于提升营商环境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汇报。现将专题民主监督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坚持把“提升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齐心协力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上有突破、成效上很突出。一是“四减”举措效率高。推行审批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行政审批申请材料减少60%以上,行政审批环节减少了50%以上,时间压缩50%以上,98%以上事项实现零费用办理,提升了审批效率,压缩了办事成本。二是套餐集成服务优。推广“新生儿出生”“我要开餐馆”“健康证免费一次办”等120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集成服务,在基层单位、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减税降费”实惠多。截至目前我市已为1933户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5233.98万元,为4503户小规模纳税人减免3398.46万元,为9990户纳税人减免1046.11万元,让企业和纳税人得到更多实惠。四是市场主体增长快。截止11月16日,今年我市新发展企业类市场主体16525户,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20447户,同比增长19.18%,其中企业总量达到27852户,同比增长45.54%。五是创新做法经验好。探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人才服务“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金融顾问、税务管家、知识产权激励政策、“退役军人涉税事项服务站”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形成了一批“铜川经验”。六是项目建设成效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集中开工项目275个,总投资754.0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247.71亿元,已完成投资142.4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7.5%。130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1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亿元,已完成实际投资206亿元。特别是24个省级重点项目,铜川市总投资21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8亿元。至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7.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8%,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二、存在问题

(一)对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思想认识提升不够、服务理念树的不牢。当前,我市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已经建立完善了“办理”环节各项制度机制,进入了提升“服务”环节工作质效的新阶段。但一些区县、部门的思想认识没有跟上实际工作发展要求,工作思维还停留在“办理”阶段,思想认识没有从“方便办理”层面转换提升到“主动服务”层面上来,思想认识提升还不够,“服务”理念树的还不牢,“主动服务”意识还不足。

(二)服务企业项目不够精准。我市近年实行了领导包抓、部门包联、专员服务的“三位一体”企业项目工作机制,有力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但在对企业项目的精准服务上做的还不够,对企业项目在资金需求、生产运转、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的还不够细致全面,还没有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企业间相互担保贷款、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政务服务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已经整合了智慧城市、工程项目建设、发改投资等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但还有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管理平台属于中省专网,系统整合推进较慢,“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还要下大气力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四)大项目少,部分项目建设进展较慢。今年我市签约的292个合同项目规模都不够大,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数量不多。一些市级重点项目因设备购置安装、投入资金不够等原因未达到序时进度。

(五)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我市营商环境政策宣传的力度、广度、深度还不够,政策集成性宣传、针对性培训不多,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办企业流程手续、建设项目程序要求等方面的宣传解读和培训辅导不到位、不细致,没有做到相关政策精准宣传精准推送,造成办事人员对政策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理解有偏差,影响了政策落地。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牢服务理念。一是要提高认识。各区县各部门要用全局和发展的眼光,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市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发展现状,切实把思想认识从注重“办理”转换到注重“服务”上来,真正提升认识层次、转换工作思维。二是要树牢理念。区县和部门要进一步树牢“服务企业”理念,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要从过去“企业找政府”转变为现在“政府找企业”,把“你找我办”变为“我帮你办”,在认真做好提升营商环境上半场“方便办理”工作的基础上,扎实开启下半场“主动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开展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一是要全面推进。扎实开展重点企业纾困解难工作,深入推进“双百双千”工程,大力推行领导包抓、部门包联、专员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和“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市服务企业项目的浓厚氛围。二是要责任到人。对包抓企业项目人员要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督办,推动包抓人员积极主动开展上门服务、驻点服务、跟踪服务,真正形成“一对一”精准服务、精准滴灌的工作态势。三是要工作到位。包抓人员要拿出真心实意,同企业项目负责人交心交朋友,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诉求需求,及时帮助企业项目协调解决在手续办理、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获得贷款、财务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平台。一是要加快整合。进一步完善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以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为基础,加快整合我市各职能部门管理的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议从省级层面协调推进目前仍未互联互通的中省专网、专用系统实现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推动全省“一网办理”取得扎实进展和实际成效。二是要强化应用。继续推进“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工作模式,积极推行企业注册“一网”服务,进一步优化网上办理流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网上办理服务,不断提高一网通办率,持续提升我市政务服务质效。

(四)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要集中全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开展丝博会、农高会、厦洽会、进博会等中省重点招商活动,力争为我市各重点产业链分别招引3-5个“链主”企业。二是要加强统筹推进。切实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夯实责任、压实任务,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统筹安排项目进展,逐项目制定推进方案,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扎实有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是要强化督办。对省级重点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开展常态化督查,大力推行“提醒函”“督办函”“警示函”等督查督办形式,确保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加大宣传培训,精准推送政策。一是要加大政策集成宣传力度。要加快我市营商环境各方面政策汇总,实行分类梳理和标签化管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加大集成宣传力度。二是要创新宣传方式。要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扩大宣传面,可推出政策解读明星、抖音宣传明星等进行深入宣传,让广大群众易懂易记,不断提高政策知晓率。三是要实现精准推送。各职能部门对相关政策要加大针对性宣传培训,采取举办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政策辅导培训班等方式,对财政贴息、低息贷款、补助补贴、资金奖励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精准解读,帮助企业人员准确把握政策,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