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市政协“推动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双月协商座谈会委员发言摘登

发布:2018-11-05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市政协将“推动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今年双月协商座谈会的重要课题。9月6日至7日,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前往印台区、耀州区、新区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10多家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农业局的工作情况汇报;10月8日至14日,调研组又赴山东烟台、临沂,江苏宿迁、无锡等地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发展工作;10月30日,组织召开了双月协商座谈会,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就“推动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充分协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现将委员发言摘登如下:


提升规模效益 实施果业富民战略

袁锋印

 

10月8日至14日,我随市政协调研组赴山东、江苏4市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通过听介绍、实地察看、现场咨询、座谈交流等形式,学到了他们发展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联系行业实际,深深感到,我市必须进一步提升果业在全市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果业真正当作富民强市的产业去抓,才能发挥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扩大种植规模,强化果业富民战略地位

铜川是我国多种北方果树的适生区,具有发展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果业是农民收入贡献率最高、最直接、最可靠的产业,也是我市多届各级政府达成的共识。全市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果业,但因果业对我市财政贡献率低,得不到政府部门应有的重视,致使种植面积号称90多万亩,实际面积却不足40万亩,总产也只有70多万吨,面积、产量和效益不及周边一个水果种植大县。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必须发展和壮大果业产业,抢抓乡村振兴机遇,迅速把种植规模搞上去,苹果种植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30万亩,樱桃种植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8万亩,鲜桃、葡萄等其它时令水果的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2万亩。

二、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化

一是加快铜川市果树试验站建设,在人力、财力、试验用地等方面提供保障,使其尽早投入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我市果业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为我市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三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武装现代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果业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一线配备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果农,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加大科研推广投资力度,每年拿出100万元试验研究经费和300—500万元的推广经费保障科研推广工作。

三、抓点带面,提升全市果园管理水平和效益

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全市各级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去,发挥专业特长,抓基点、搞示范,把最先进、最有效的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示范给果农,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用示范引领带动全市果园管理水平和效益实现跨越式提升。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御风险能力

1.建立健全果品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一是用标准化手段促进果品生产水平、产量、质量、效益的提高。二是建立果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果品销售。一是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采取扶持与引导,加快果业合作经营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传递、科技交流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二是培育并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功能齐全、机制有效、布局合理、交易有序的果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三是加强对外联系,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与外地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流通企业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果品销售。四是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开展线上线下销售。

3.完善风险规避体系建设,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果业、气象、保险三家联合,形成切合我市实际的果业产业灾害规避实施方案,通过技术、人影、保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确保果农生产积极性不被挫伤。

4.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要拿出专门资金进行铜川果品品牌的宣传,通过媒体、农博会、农交会等宣传,使“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等果品品牌享誉国内、走向国际,提高铜川果品知名度,充分占领国内外市场,切实解决果农“卖果难”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动产业兴旺

刘铜利

 

10月8日-14日,我随市政协调研组到山东烟台、临沂和江苏宿迁、无锡等地考察学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与当地有关部门、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广泛座谈,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做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感悟

(一)思想观念新。各市将工业的理念引入农业,用办工业园区的方法建设农业,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机械化,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极大提高了农业质量、规模和效益。其实质是运用大农业理念,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体现着理念的创新。

(二)配套建设全。各市重视园区服务,一是制度配套,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进农业园区发展。二是机制配套,以市场化的手段将企业效益和集体、农民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三是人才配套,各地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通过内培外引实现园区人才集聚。四是服务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等服务配套。

(三)服务能力强。各市园区科技元素突出、农技队伍强大。我们看到的很多园区农业科技应用广泛并实现提质增收盈利。农技队伍实力强,农技服务开展灵活深入效果好。

二、建议

(一)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立足铜川实际,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重要抓手,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我市现有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和原料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统筹城乡规划、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物质装备、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应用、创新经营管理、提升产业水平等途径,集中力量在全市创建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更高层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加大对农业园区的资金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财政专项扶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各项涉农资金,落实配套资金,扎实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市上也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业园区创建发展。

(三)完善配套建设。一是配套建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合理布局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农技推广要重点服务园区,建立技术人员定点服务制度,确保对园区的技术服务到位。二是配套建设乡镇标准气象服务站,加强对园区的气象服务。三是配套建设乡村信息服务室,为园区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四是开展农科教结合,加强园区和科研院校联系,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推广应用。五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

(四)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动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引导合作社的专业大户入股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形成新型的利益联结关系。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为基地农户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农户提供购销、农资、技术、信息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信用担保公司,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以园区为依托,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借助园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储藏、保鲜、运输)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建议

刘国际

 

近期,我随王润民副主席带领的市政协调研组围绕“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课题进行了市内调研并赴山东烟台、临沂和江苏宿迁、无锡学习考察,通过所见所闻所思,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形成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我市农业产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农业产业缺乏现代化气息;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水的问题;四是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市农村“三化”(农业兼业化、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三留守”(留守儿童多、留守妇女多、留守老人多)问题突出,谁来种地的问题已经很现实的提到了我们面前,农村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80后特别是90后几乎都没干过农活,依靠386199部队,不可能实现产业兴旺。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树立现代农业意识,助推农业产业科学化发展。总结山东江苏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思路决定出路、出路铸就富路。要切实提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抓住有利机遇,遵循市场规律,做强名特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绿色农业,“定好一个调、谋好一盘棋、画好一幅图”。

(二)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兄弟地市的经验表明,建设农业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且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实地参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等,在农业发达地区都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农业设施有力促进了这些地方农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目前,我市引进了一些现代农业企业,但有部分企业是冲着扶贫项目资金或农业园区补贴资金来的,自身发展动能不足,全市项目布局不合理,不能保障现有农业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绿色农产品。我市现代农业企业应立足市场需求,从选育品种入手,经过工厂化、设施化栽培、饲养和生产,生产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严格执行和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而调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加快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加大农产品产中与产后的检测检验,探索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推行农产品质量合格证管理制度,加大农药检测力度,促使农产品经营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到注重质量与效益上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不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四)坚持科技兴农。学习烟台、临沂、宿迁、无锡等地做法,坚持科技进步,注重技术创新。要用科技武装农业和农民,实行工厂化种植、养殖,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注重对引进成果的消化、吸收并不断创新,搞好示范与推广,把科技融于农业,促使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五)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我市应该培育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向生产、零售领域两头延伸、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集批发市场的物资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商品促销、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于一身,真正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延长农产品的流通链条。积极构建“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直接控制或间接引导全市果菜基地生产,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

 

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

袁虎迪

 

在随市政协调研组开展“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首个五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其中专章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在市内市外的考察调研也看到了很多成功范例,比如无锡的山联村、宿迁的朱瓦村,无锡的台创园、烟台的农科院、宿迁润易农业科技园、临沂奥正假日农夫项目等等,还有我市的海升种植等。认真分析这些成功经验,更能凸显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最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人主要有三个群体:一是党政机关和涉农部门干部,二是社会上的热农企业家和个人,三是农民。这三个群体在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是明晰的,但又是交错的,如何把这三种力量拧成一股绳,朝着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共同用力,选对人用对人的问题至关重要。

先说党政机关和涉农部门干部这一群体。农业产业做了这么多年,我们有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推进放管服改革,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识不到位,在发展农业产业实践中仍存在放得不到位、管得不科学、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建议我市对涉农项目大胆放权,切实发挥农民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不破坏全市农业发展规划大局的情况下,把项目交给村两委会或农民自己去干。市区县镇办涉农部门干部只要用心做好扶持和服务,重点做好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宣传、扶农强农资金的办理和到位、农业科技信息的培训和教育、坚决做到只指导不决策,只帮忙不作主。

再说社会上的热农企业家和个人。我所说的“热”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热爱,很真诚,很执着,既懂政策,也懂技术,既爱农业,也爱农村和农民。凡是在农村创业成功的大多是这些人。第二种是认为农业项目会“热”,投机取巧只是为了贪图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资金,这些人所做的农业项目不会长久,有些已经是人去楼空。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负责受理审批农业项目时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区分项目申请人投资人到底是那种“热”,继而在审批时做到有所批有所不批。

三说农民群体。由于长期以来政府的大包大揽,造成农民等靠要严重的依赖思想,这在这两年的脱贫攻坚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因此,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建议政府在抓“三农”工作时一定要把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抓手,持之以恒加强培训教育,扶志扶智,坚持不懈抓紧抓实抓细,真正唤醒农民的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农村振兴责任感,直到有觉悟、知责任、懂政策、精技术、能创业、善创新,熟互联、会数字的新型农民成群成批的涌现!

再就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提几点建议。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一切闲思杂虑,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各群体要站在各自位置,围绕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方向,共同发力共同进取。二要放开眼界,唯才是举。有关部门要打破关系壁垒、利益壁垒,树立大局意识,树立选培并举的理念,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选好市县乡村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热农企业家以及农民中的能人。三要严格资金和纪律保障。农业产业兴旺离不开资金,而且是越多越好,因此要吸引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参与进来,努力争取资金就是三个群体共同的也是最大的任务。资金有了,管理要严。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资金使用原则,资金从哪来到哪去、谁争取的资金、谁提出的资金使用意见、谁审批的、谁使用的,都要公之于众接受监督。

做好以上这些工作,真正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落在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