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建议

发布:2017-06-22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市总人口为84.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3.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2%,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促进医养结合、实现健康养老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作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医养结合这个民生工程,加强领导协调,精心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机构示范带动、社区服务扩面、居家保障兜底、社会力量补充”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和企业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肯定。

“医养结合”是“健康铜川”的题中之义,是“转型铜川”的必然选择。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推进“医养结合”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和双月协商的重要内容,提早谋划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深入调研。5月3日和4日,市政协副主席穆新安带队对全市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调研,并于5月15日至20日,有针对性地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和垫江县、四川省攀枝花市和雅安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6月15日,召开了市政协“医养结合工作”双月协商座谈会,与市政府及相关单位进行了面对面协商,为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建言献策。

现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共4方面12条,请领导参阅。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从整体上推进

1.进一步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市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协作,重点带动,整体推动,稳步推进,切实促进医养结合。

2.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医养结合专项规划。加强对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和养老服务系统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和综合论证,在全市“十三五”总体规划指导下,以战略眼光、全局眼光、发展眼光,制定我市医养结合专项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做到医养结合机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建设有序、实用有效。及时研究、适度调整土地、城建等行业规划,使其与医养结合专项规划无缝衔接、有机融合。

3.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一站式审批。进一步整合卫计、民政、人社等部门审批环节,对医养结合项目实行一站式便捷服务,缩短审批时限。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严格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审批准入。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探索出台住宅型小区必须配套医养结合设施的相关政策。

二、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在供给侧发力

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制定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从资质审定、市场准入、土地供应、建设运营、床位补助、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实行公办、民营医养机构运行补贴统一标准,建立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合作经营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运营。

2.医保报销要有突破。逐步扩大老年病报销病种,逐年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报销比例,将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医养机构纳入医保经办机构定点服务协议范围。适度放宽老年人医保报销范围,解决好失能半失能、病情严重、慢性病等经济负担较重老年人群的医保报销问题。根据我市实际,扩大中医适宜技术报销范围,提高中医理疗康复报销比例。

3.加快医养结合设施建设。设立我市医养结合专项资金,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公共卫生经费,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等方面倾斜。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养医院和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建设,对医养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鼓励有关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在医养结合机构内划分医养功能区,实行医养相对分离,防止老年人医源感染。加快推进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社区医疗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服务管理工作。充分整合医养有关项目和资金,如农村卫生室和农村日间照料室,实现项目和资金效益最大化。加快全市在建医养结合项目进度,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问题困难,促使早日建成运行。

三、统筹资源,发挥优势,在体系上保障

1.把握政策机遇,利用闲置资源。利用好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全省健康城市试点、省医改试点、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等机遇,站在促进医养结合的角度,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对我市经营状况严重下滑的矿区医院,制定具体措施,逐步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对服务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入住率不高、经营状况不好的乡镇卫生院增加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对矿区医院转型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医养结合设施的,在采购康复设备和医疗器械时给予适当资金配套。统筹利用好我市工矿企业的闲置厂房、办公用房和农村闲置校舍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机构。

2.建立全市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信息平台。将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老龄人口信息平台、残疾人信息平台、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等进行整合,完善医养结合服务对象信息数据库,完善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供方便快捷的医养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和网上远程问诊,实现医养结合信息共享、服务互通。

3.发挥中医药优势,打好“药王孙思邈”品牌。充分利用好“药王孙思邈”这张国际名片和“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这个金字招牌,紧紧抓住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机遇,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快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让中医药在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医疗护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中医药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生产、深加工、人文养生等产业,推动中医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依托方舟制药等企业开发养老保健品,吸引一批中医药企业投资,力争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有所突破,努力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和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中心。

4.制定医养人才培养培训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支持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校、职业中学等大中专院校开设老年健康和护理相关专业,加快老年医学、健康护理、营养咨询、心理干预等医养结合方面人才培养。委托专业机构对医养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轮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养服务人员的免费培训。建立医养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经济补助的方式鼓励大中专院校医护专业毕业生、医疗机构优秀执业医师、护士到医养机构工作。将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统一纳入卫计部门管理,做好在技术培训、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有关待遇等方面的制度衔接。

四、积极探索,试点创新,从转型上突破

1.探索推行“家庭病床”和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出台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细则》,规范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推行“家庭病床”。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医保基金划拨、个人和单位缴费、财政补贴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健康险、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等,减轻失能半失能、慢性病老人长期护理的费用负担。

2.探索“医疗+养生+旅游”的养老新模式。充分利用我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创新推动医养旅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在药王山、照金、陈炉、玉华宫四大景区和重要景点规划改造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将医疗、康复、护理、休闲、养生、旅游融为一体,吸引本地及周边有较高养老需求的老年人群前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实现住在景区、医在景区、养在景区、游在景区的目标。加快推进与龙之旅集团的合作,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健康养老和旅游养生融合发展,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一个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养生旅游服务基地,为医养结合发展和“四个铜川”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