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建言献策 > 意见建议

政协铜川市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二)

发布:2013-04-1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耀州区政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推动了我市社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但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趋多样,社会管理工作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社会管理内容片面化:对社会控制、满足人们的经济权益重视,对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视程度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二是社会管理方式表面化:“堵”的多、“疏”的少,维稳成本和压力不断增加;三是社会管理主体单一化:把社会管理仅仅局限在党委、政府,习惯于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支持和引导不够。为此,在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建议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1、转变观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转变“社会控制”的观念,树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平等互动的理念,通过平等对话,信息公开,正面疏导,矛盾化解,来构建公正、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观念,树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公众等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转变“单一的就社会管理搞社会管理”的观念,树立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建设的大框架下进行思考和筹划。四是转变“以管为主”的观念,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为群众提供便捷、有效、周到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2、准确定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HTF〗。政府要把社会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安居乐业、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特别应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逐步把街道、社区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调整考核办法,增加对街道履行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等职能情况的绩效评估,并强化经费保障。

3、不断创新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构建以党委、政府主导,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为主体的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调解的“大调解”体系;探索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扩充人员,增设编制,充实乡镇(街道)调解力量;将人民调解纳入到司法调解系统,由司法部门统一领导;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本经费投入。建立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基层矛盾排查、信息分析、疏理、建档、上报工作制度。提高公共政策损益补偿水平,科学研究确定公共政策损益补偿标准,对城乡建设中利益受损群体实施公正合理的损益补偿。

4、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登记、规划、指导和监管,积极培育和发展政府有需要、群众有需求、个人有意愿的社会组织。探索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新机制,使政府从公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服务保证者、规则制定者和监督评估者,将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委托给社会非营利性组织、社会企业组织、民间自治组织、志愿者组织来承担,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引领风尚、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依托各级民政、共青团组织和区、乡镇(街道)两级政府,组织培育一支规模较大的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

5、改革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按照政社分离、居民自治的思路,剥离或者减少居委会的“行政职能”,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及其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以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平台、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为补充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出台《社区工作准入审批办法》,改变层层向社区摊派行政工作的状况,减轻社区负担,促进社区“归位”。政府对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实行定额补贴,服务项目由群众自主确定,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真正实现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发言人:李     耀州区政协副主席)

 

 

关于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印 台 区 政 协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称赞。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对此,我们就建设生态美的铜川,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规划

1、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中要首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建设、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无论是定规划、作决策、抓工作,都应始终把环境因素放到第一位来考虑,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路子,为实现富民强市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2、用好的机制建设生态美铜川。要在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机制上做文章,逐步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执法检查等工作制度,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纳入制度化轨道。要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兑现,激发工作活力。

二、继续加大对自然生态的修复和改善力度

1、坚持不懈地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绿化,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要扎实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巩固好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高造林、植草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要扩大210国道沿线造林绿化成果,做好全市主要道路、河流沿线的绿化工作,提高整体生态环境效益。要科学布局,超前规划,抓好老市区公园的改造提升,启动实施新的广场、公园项目。要坚决禁止乱砍滥伐,增强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水土保持能力。

2、加快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资源恢复并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采煤沉陷区、因工业生产受到影响的地表、山体环境的生态修复,促进生态文明。要根据矿区地质环境的不同,遵循“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地则地”的总体治理原则,因地制宜进行治理,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3、对垃圾及污水处理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继续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切实做好垃圾处理场、污水管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垃圾、污水的集约化处理。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垃圾回收、污水利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垃圾、污水的利用率。

三、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进一步扩大公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参与度。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意识,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2、尽快出台和完善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法规,做到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3、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对地下水要划定水源保护区,坚决禁止破坏水资源的各种行为,特别要防止煤炭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漏失。在水源地要避免耕地使用,禁止一切污染源,保护好优质水源。

4、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要紧紧抓住中、省加大生态治理专项补助资金投入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生态环保项目的争取落实工作。同时,建议市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财政投入,对于环保公益项目或环保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发言人:王桂珍  印台区退耕办主任)

 

为民行政提水平  创新管理促和谐

王 益 区 政 协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着眼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核心是做好群众工作。近年来,我区民政系统积极履行保障、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全面构建起了区、街、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管理网络。面对新形势,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上探索创新,着力打牢社会管理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在自我管理以及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着力在“三个好”上下功夫:一是建好自治组织。巩固扩大社区“三有一化”成果,积极探索先进科学的村级组织自治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城乡社区“一厅式”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搭建起全覆盖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新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放宽准入政策,强化政策扶持,为各方面协同社会管理提供良好条件。二是管好自治组织。探索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综合服务站“三位一体”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城乡社区、村委会始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发展和监管并重,突出指导民间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使之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律性组织。三是发挥好自治组织作用。鼓励和倡导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积极推广红旗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推行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服务,以心对心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发挥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优势,探索将居家养老、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民政服务管理职能延伸到城乡社区,把城乡村、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优势,组织协同,不断增强自治组织服务社会能力。

二、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设上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一要逐步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在适度普惠上加快步伐。以养老服务为重点,将民政服务向全体公民福利拓展。王益区今年将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要逐步提升社会服务标准,在满足社会需求上与时俱进。推动民生保障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民生服务标准。探索完善城乡大病事前救助模式,防止大病群众“因病返贫”。三要逐步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在拓宽渠道上多想办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大力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公众等广泛参与社会服务,通过资金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扶持措施,促进公办福利设施建设。四要以社会保障的手段化解矛盾问题。对群众上访问题,要想方设法在政策范围内予以帮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在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上探索创新,树立社会管理的良好民政形象。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打造阳光民政,确保群众满意。一要规范工作行为。依法行政,完善各类民政业务的操作规程,确保民政政策的执行不走样、不变形。二要公开业务操作。对民政业务实行透明操作,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杜绝关系、人情代替政策,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要推行优质服务。建设民政业务“一厅式”办公大厅和民政门户网站,开展敬老院管理星级服务创建活动,积极推行工作重心下移,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四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各类保障工作及资金的监管,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发言人:杨    王益区民政局局长)

 

我县文化发展之管见

宜 君 县 政 协

近年来,我县的文化事业在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长足发展,文化活动空前活跃、多彩多姿,文化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

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创作成果斐然〖HTF〗。《宜君风情》、《鬼谷子与云梦山》、《宜君之旅》、《史话宜君》、《燃烧的乡土文化》等作品先后问世。颂歌唱宜君唱红了城市乡村,文艺演出连场不断,进了省城,登了大雅,夺回了大奖。文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十届。

2、民间艺术创作捷报频传。我县农民画、剪纸创作进入了一个最佳时期,截止目前已举办创作培训班10余期,培养骨干作者40多人,创作作品千余幅,参加各类展出20多次,获奖20余项,有12幅作品漂洋过海,先后在美国多个城市展出。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势头良好组织编写了《宜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申报的10个非遗保护项目,已被市政府予以公布,县政府公布了25个非遗保护项目,对5位民间艺人的作品申办了专利。完成了《陕西剪纸——〈宜君卷〉》的文字编撰工作,邀请中央电视台完成了“宜君民间剪纸”、“宜君农民画”的专题拍摄。

4、业余文化活动空前活跃近年来,群众自愿组织文化活动已蔚然成风,老年秧歌队、自乐班、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已凸然兴起,大大提高了县城品位和文明程度。

二、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投入不足。就县城而言,多年来没有影剧院,缺少室内演出场所,各类文化设备老化陈旧。

2、基层人才队伍薄弱。专业队伍人员老化,专业人员青黄不接,业务行当不全,各业务行当缺乏“领军”式人员,缺乏独当一面的“尖子”,缺乏一专多能的“精英”。文化队伍人员进出渠道不畅,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用不上,乡镇文化站全面瘫痪。

3、基本活动不经常。近年来,尽管文化活动有很大开展,但真正高水平、高层次的活动少,县城活动多,农村活动少,文化活动的个性特色凸显不够。县上没有专业演出团体,业余自愿的活动难以组织。

三、对策及建议

1、捋清思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仅靠县乡财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抓住当前国家对文化发展扶持的机遇,积极争取投资立项,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建设一座多功能、高标准的影剧院和艺术培训中心。要对现有的活动设备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更新整合,提高活动器材质量和效果。

2、下大力气抓文化馆、站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按照所需专业人才、门类、数量,通过招聘形式,聘用学有专长的人才,改善人员结构。二是就地取材,培养乡土人才。通过进修、培训,提高业务干部素质。三是恢复乡镇文化站以县文化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重新定编、定员,落实经费,巩固阵地,让农村文化有人管,事有人干。

3、把开发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农民画、剪纸久负盛名,创作群体遍布城乡,市场前景看好。同时,我们的刺绣、根雕、香包及其它一些民间工艺品也有一定基础。目前所欠缺的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建议市政府设立民间艺术开发专项基金,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力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4、全面开拓公共文化服务。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要全面实行免费开放,零门坎进入,使人们在劳作之余,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尽享改革开放成果。县文化馆要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挖掘艺术的浓厚底蕴,创作辅导文艺作品。同时要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让文化活动更多向农村延伸。            (发言人:王亚琴  宜君县政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