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照金记忆——王沟湾产业创举

发布:2021-11-19 09:29:47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中国 8 亿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很快,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举措。

时光进入 21 世纪,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又将面临一次新的变革。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一种新型、多元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渠道。虽然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优势已经显现。从某种角度说,“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弥补农民进城及分散作业的短板,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用社会化生产的方式降低农业市场风险,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其实,中国农民从来不缺智慧,20 多年前,这种新型“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就已经出现在记者采访的革命老区——宜君县偏桥乡(今彭镇)王沟湾。

从五里镇走新修的一条山道,过宜君与黄陵交界的沟塬,1993 年 6 月 17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公路边的偏桥乡(今宜君县彭镇),从黄陵方向而来的运煤车辆呼啸着从乡政府门前疾驰而过。听乡干部说王沟湾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分了地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合作搞生产、集体办企业,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我们决定前去采访。

第二日,恰逢“王沟湾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挂牌成立一周年,我们来到 210国道旁的王沟湾村。没有彩旗和标语,没有集会和庆祝,王沟湾人用和平日一样的劳作迎接他们给予厚望的“联合总公司”的生日。

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王沟湾三个村民小组 104 户人家祖祖辈辈在这里的残塬沟壑间刨生活,却总刨不出个好光景,人称“进了沟湾村,沟弯圪崂深, 朝天一把籽,从冬饿到春”。支书周晓前介绍说,改革开放前,村里家家户户揭不开锅,生产责任制后,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农户各顾各,不抱团,没有长远打算,集体的事没人管,村委会账上多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村里长期不通电,虽处 210 国道旁,村民商品意识、市场观念淡薄,村里打架闹事经常发生。

1992 年,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摸索,村党支部决心改变这种一盘散沙的状态,带领村民走出一种新型致富之路,决定成立“王沟湾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支部书记周晓前兼任总经理,乡政府下派干部王小虎担任办公室主任。在这个公司里,每户村民都是公司股东和成员。公司按照庭院经济、种植业、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全面发展的“六业并举”指导方针,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决心在三到五年内使规划初具规模,使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3 年后,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当时的 461 元提高到 1638 元。公司首先从村民耕作的土地中,抽调出 20%共计 234 亩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成功后逐步扩大;公司组建了种植专业队、果业专业队、牧业专业队,让有相关专长的村民各尽其能; 成立企业办公室,创办企业,建设商贸服务网点;鼓励村民发展家庭养殖、蘑菇种植等庭院经济。

仅仅经过一年的努力,王沟湾的集体经营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试点成功,粮食亩产在干旱的情况下,依然比村民普通种植提高了 350 斤。果业专业队对 314 亩苹果园进行改良,其中 7 亩示范园收效显著,收入由过去的 3000 元提高到 1 万多元;引进矮化苹果、矮化核桃等新品种建立了 47 亩示范园,其中矮化核桃竟然去年栽种,今年就开始挂果,3 年后苹果亩产预计可达万斤以上;果园中套种了黄芩、党参、柴胡、杜仲等中药材,两年就可见效。牧业专业队对山坡草场进行了改良,已完成 380 亩,使村民牲口存栏由 100 多头增加到 210 头,黄牛、白绒山羊的改良正在进行中。企业办新建了 32 间共计 720 平米的商业网点,接管了一个村办砖厂,积极引进投资创办企业。

一年中,王沟湾村民眼中的“联合总公司”由一个谁也看不懂的“怪物”,变成了一个给大家带来希望的巨人,村里的电通了、路宽了、买东西方便了、人们见面也觉得亲切了,死气沉沉的村巷里有了久违的欢声笑语。而让公司领导者们欣喜的是,过去上门苦口婆心做工作没人理的现象彻底变了过来, 整天都有村民到公司来请教科技人员种田务果树的知识、主动要求加入示范园、主动要求对自家的果园进行改良;科技园进行的定期培训班,场场人满; 公司要派两人到西农大参加果树培训班,村民踊跃报名。

离开王沟湾时,乡政府下派干部王小虎对记者说,取得这些成绩,是村里的干部们勒紧裤腰带干出来的,大家一年来都没有领工资,如果不是资金短缺,王沟湾的“联合总公司”会发展得更快,他欢迎记者过几年再来。

王沟湾是记者“重走红军路”系列采访的最后一站,没想到,一别就是 23 年。这些年,我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再去王沟湾看看,看看这些年那里的发展, 看看那些眼光超前、敢作敢为的乡村领头雁,如今,他们还好吗?

2016 年 10 月 3 日下午,一路欣赏着果园丰收的景象,记者从五里镇绕道黄陵,从 210 国道折返,终于再次来到王沟湾。据村主任王乾坤介绍,当年的“王沟湾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坚持了 3 年,后因周转资金困难、高速公路通车后 210 国道旁商业门店生意衰弱、农科院技术专家撤走等原因,被迫解散,但总公司依然给王沟湾人留下了 60 多亩果业示范园和浓浓的科技意识。如今,全村 147 户人家,以果业和养殖业为主,搞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其中苹果发展到 900 多亩、核桃 200 多亩,亩均产值 6000 至 1 万元不等。与村民们谈起当年的创举,王沟湾人有自豪,也有遗憾,但记者知道,只要王沟湾人始终保持那份超前的意识,保持勇于探索的精神,那就保留了一份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