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照金记忆——武王山神奇传说

发布:2021-05-24 10:17:08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过沮河,登上对面山坡,便来到柳林川东塬上,状元沟、晏驾岭、献头塬、白园、寺村等 8 个自然村分布在武王山西麓的沟塬周边,每个村名都有一段神奇的来历。当年,这里是红军游击队东出同官、南下耀城、北撤边区的重要通道。

据《陕西通志》记载,文、武本一山,以山分东西二峰,故名。东为文王山,西为武王山,均为东西走向。

文王山主峰高 1520 米,上有文王庙遗址,四周群山环拱,气势雄伟,登山远眺,可见南山。明乔世宁《耀州志》记载:“周文王射猎于此。”袁文观《同官县志》记载“:今登高凭眺,想当年射丰胜事,丰镐旧都宛然在目。”文王山下有煤藏,耀瑶公路穿越山顶,逶迤北上。国民党曾据山为屏以封锁陕甘宁边区,现碉堡、战壕残迹尚存。

武王山在文王山西侧,东西连绵约 5 公里,由大小 5 个山峰组成,主峰海拔1466 米,上有武王庙遗址,盛产柴胡、连翘等 40 余种中药材,山脉北侧松树、槐树茂密成荫,南坡野草丛生,是放牧的好地方,山脚与安里塬相连,西部余脉与柳林东部残塬接壤。

1993 年 5 月 13 日,阴间小雨,我们被这里神秘诱人的传说所吸引,从清晨到傍晚,一直漫步在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残留的古迹中,感受那些悠远而又扑朔迷离的故事,也为那些文物古迹遭到疯狂劫掠而忧心。

 

状元沟里寻状元

 

叫沟,其实只有一丈二尺宽,状元沟位于武王山脚前的一片残塬上,又名丈二沟。村里 198 口人,100 口是山东籍,其余也是来自五湖四海,湖北、湖南、陕南……竟寻不出一户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村民都说山东话,还保持着老家的习惯:大  饼卷大葱,喝蒸了馍的水,简直就是个“小山东”。

村东山峁间有一土冢,掩映在青松和荆棘中,坐东面西,高 3 米有余,传说就是状元坟。状元坟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殷纣王时太师闻仲征罚反叛的西岐,行军途中死一新科状元,埋于此;又说宋朝时,村里出了名状元,回家探亲时不幸染疾,英年早逝,埋于村旁。传说是否属实,坟冢却是真的。登上坟顶,前前后后竟有  四五处盗洞,最大一处方坑还是新土,已挖掘了四五尺深,看来盗贼的工程还在继续,也许他们就躲在不远处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为坟中的“状元”感到悲哀,不管他生在 3000 年前的殷商,还是 1000 多年前的北宋,金钱面前人性的贪婪终究搅扰得他不得安宁。

村西一排三间瓦房孤孤地挺立雨中,没有围墙,这是状元沟初小。设四个年级和一个学前班。一名代理教师、一间教室、28 名学生。透过没有玻璃的窗户,教师办公室一目了然:一桌、一椅、一瓶墨水、一支笔、一盆粉笔再加墙上一幅标语。状元沟里寻状元,一位在这里生活了 50 年的 74 岁山东籍老人对记者说,从他到这里, 村里还没出过一个高中生,初中毕业生也只有一个,大部分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了。当年老区的教育现状引起了记者深深的忧虑。

 

晏驾岭上拜太师

 

雨下得正紧,山道泥泞,松林青翠。从状元沟绕几道山湾东行,远远地可以看见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村民说那就是晏驾岭,也叫苍龙岭。

这是一道不足 20 米宽的长条形山梁,两边是深深的沟壑,东边与安里塬的杨家庄隔沟相望,一座高高的土冢很显眼地耸立在梁上,是传说中的太师坟。

据说闻太师征伐西岐,与周武王的军队鏖战于此,闻仲战死,武王敬其忠勇, 命厚葬于晏驾岭。坟冢 3 米多高,从规制来看,绝非一般百姓所有。四周荒草丛生, 有许多处圆形盗洞和探杆打的洞眼。最让人愤怒的是墓顶一个巨大的四方坑,三米多深,坑底一孔斜洞通往墓室,黑黝黝的洞口似乎在愤懑地呐喊,却发不出声音,雨水形成细细的涓流,不断地蠕动进坑洞之中。在如此荒芜僻静之处,竟也有盗墓贼的光顾,尽管闻太师法力无边,也免不了被盗贼欺侮。

史籍中没有关于闻太师的记述,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闻仲乃商纣王重臣、太师、托孤大臣,坐骑墨麒麟,手使雌雄鞭。相传,闻仲幼年曾拜师碧游宫金灵圣母门下,学成 50 载后下山辅佐纣王之父帝乙,帝乙在位 30 年驾崩,托孤于闻仲。作为法力无边、位极人臣的元老,纣王对他敬畏三分。时与黄飞虎并称为殷商文武双璧,俗语“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的“文”指的就是闻太师。闻仲一生南征北战,百战不殆,却在西征西岐时战死绝龙岭,也从此敲响了纣灭商亡的丧钟。可叹商纣王昏庸无道,即使闻仲这样忠勇刚正的臣子,亦不能善终,可见天理难违。

小说中的闻太师忠君爱民、刚正不阿、法力高强,故后人对其尊崇有加,在封神榜上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

“晏驾”指古代帝王的死。闻太师并非帝王,那么这里是否有别的奥秘,尚可推论。北边紧连晏驾岭的是一座松林茂密的山峁,其山势很有点帝王墓的宏伟架势。峁后有一路蜿蜒通往东面的武王山和文王山,我们在雨中行进至山腰,泥泞难以攀行,只好折返。

晏驾岭东边沟内有娘娘坟一座,来历无从考证,亦被盗掘。

 

献头塬上献谁首

 

晏驾岭西不足两里有一小村落,名曰献头塬,村民不足百人。传说,闻太师战败  自杀后,其部下纷纷倒戈投降,在此将闻仲头献给武王姬发,武王命人立即还太师头于身,重敛厚葬,此为传说之一。

传说二,相传古时有一倒戈土匪,在此地杀其匪首,将头献给捕盗官,故名。 献头塬虽小,在陕甘宁边区却小有名气,这源自 1946 年《边区群众报》的一篇报道。献头塬隶属陕甘宁边区淳耀县三区,当年阴历三月初三,村民朱红明家里一头 50 多斤的猪病死,舍不得埋掉,便煮熟分给村民吃,结果导致十多人病倒。《边区群众报》以《吃了一个死猪,十个人病倒》为题报道了此事,边区政府以此事为契机, 广泛向偏僻落后地区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强烈反响,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白园难觅白雀寺

 

白园在状元沟西南 5 里的塬上,传说曾为白雀寺旧址。寺院很大,建筑宏伟,僧尼众多,有“七百和尚八百婆娘(尼姑)”之说。紧邻白园的寺村也因白雀寺而得名。

不知是哪朝哪代,白雀寺毁之一旦,村里人指着一块麦田说,“这里曾是大殿,前面是厨房。”这些年不断有人从地里挖出方砖、瓦罐之类的东西。罐中有骨灰,可能是和尚坟地。村东有一块地方叫井园,据说有一古井,和尚在井中放了许多金银财宝,人称有“七老瓮,八瓦罐,二十四个金扁担”。不断有盗贼用探杆寻宝,打得地里到处是孔洞。

村主任柯敬祥说,“文革”中期,他在屋后挖土时挖出一个土窑窝,里面有三彩马、骆驼等共计十七件文物,由县文化馆收走。近年来,村民陆续从地里挖出 43 件宋代瓷器,全部上交给了县文化文物局,县上还给发了奖状。

在村东的耕地中,到处散落着瓦片和瓷器碎片,捡起几片细观,青绿色彩釉晶莹剔透,属宋代耀州窑瓷器无疑。村西临沟处,有一地洞,深不可测,据说是白雀寺和尚所修,通往 20 里外的田家嘴,为的是便于和香山寺的来往,有人还在田家嘴找到了出口。地洞高约 1.6 米、宽约 1 米,我们借来手电筒,深入洞内进行探测。洞壁上每隔一段便有一盏铁制灯架,应为古人所留,行进约五六百米,被塌方的泥土塞堵,无法通行,只好退出。

从白园返回时,已经黄昏,我们与一群返校的学生做伴,翻越黑魆魆的沟壑,向柳林川行进。好在雨已停歇,山路虽然泥泞,却也好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