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照金记忆——巨变陈家坡

发布:2021-04-06 10:48:11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从红军洞出来,已经正午,告别田支书,我们顺着黑田峪南行。头顶阳光炽热,路边溪水潺潺,初夏的脚步似已临近。喝了一些路边的溪水,出白石崖谷口,涉过北梁山下的田峪河,爬过一面蜿蜒曲折的陡坡,山腰便是陈家坡。一次不同寻常的会议,使这个只有百人的山区小村声名远扬。

1933 年 6、7 月间,红 26 军红 2 团南下秦岭失利,照金革命根据地危机四伏。8 月初,王泰吉起义部队、耀县游击队、红四团汇聚照金。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多支队伍如何统一指挥?

1933 年 8 月 14 日,陕甘边特委在陈家坡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陕甘边特委书记秦武山和军委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任执行主席。从省委前来担任王泰吉义勇军政委的高岗、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政委张秀山,红四团的杨森、黄子祥、王伯栋,耀县游击队的张邦英、陈学鼎、陈国栋,以及红四团、耀县游击队连以上干部、抗日义勇军的党员干部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红 26 军南下失败的教训,清算了“左”倾错误路线,研究了三支革命力量汇集照金后的斗争形势和紧迫任务。

会议发生了激烈争论。焦点之一是集中统一行动,还是分散行动。集中行动,可以使部队形成一个拳头和一支坚强的力量,提高士气,相机打击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分散行动,有利于生存和转移,但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在当时情况下,有被敌人各个击破、消灭的危险。焦点之二是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及政委人选问题。

经过一个下午又一晚上的讨论,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决定将红四团、义勇军和耀县游击队组成主力部队,统一行动,集中优势兵力、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深入陕甘边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解决了部队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问题。

陈家坡会议统一了党、政、军的认识,提出了巩固和扩大照金苏区的正确方针,是陕甘边革命在危机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性会议。会后,革命形势迅速好转,红军主力先于 8 月 27 日在让牛村消灭了雷天一民团一部,随后又攻打了庙湾和柳林镇等地,消灭了夏老幺部分民团。经过几次战斗,使周围敌人不敢对照金根据地轻举妄动,也锻炼了部队,提高了作战胜利的信心。接着,部队向西行动,并在七介石附近,与强世卿所带的陕北安定游击队汇合。9 月 25 日,顺利拿下旬邑县城所在地张洪镇。

到 1993 年,60 年过去了,陈家坡是个什么样子,人们生活得怎样?

这是一个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站在村前,眼界极为开阔,西北可见薛家寨,坡下是柳照公路,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田间忙碌。村口立有一方石碑:陈家坡会议旧址。据说,会议是在村头麦场边的大槐树下召开的,麦场已成为一杜姓人家的院落。古槐相传有三围粗,旁边有个草庵子,树下窟窿中有一窝蜜蜂,胆大的村民经常在树洞中掏蜂蜜吃。70 年代的一个三夏,一阵大风吹倒了古槐的一半,另一半后来由生产队卖给了棉花公司,换回了一套柴油磨面机。树根则用炸药炸掉,当了柴烧。

房屋以石板房、草房为主,石片垒的围墙高低错落,石块砌就的村巷曲曲弯弯。我们来到 54 岁的老队长梅义隆家,石板打的房顶,屋内只有简陋的家具陈设,正赶上下午饭时候,主人为我们端上一碟咸菜、一碟辣椒和一碗和和面。看得出,主人家的日子很清苦。

1993 年的陈家坡,梅义隆说,全村 133口人,家家过得很紧巴,村里上一年才通上电,为此村上还欠了4000多元外债,有几户粮食都不够吃,村干部也不团结,农民负担重,村民各顾各,邻里关系也紧张。自然条件差,老北梁已经没有了一户人。他上任前,一年换一任队长。

我们为梅家算了一笔经济账(梅家经济状况在全村属中上水平):全家 7口人,种地 20 亩,去年打粮 5000 斤折合人民币1500元,洋芋收入100元,一头猪卖了300元,核桃收入100元,甜菜收入160元,总收入2200元。全家各项支出:农业投入800元,村镇提留、招待及办公费用86.5 元(全村人均12.5元),农业税40元,教育附加费45.5元,农林特产税21元,共计1000元。那么全家全年纯收入可算1200元,人均只有171元。171元,要维持一个农民一年的吃穿用度,清苦程度一算便知。

解放后,陈家坡的变化不能说不大,可这里为什么还这么穷?梅队长说: “没有什么资源可用,村办砖场、煤矿因多种原因几起几落,没有效益;土地贫瘠加之无钱投资,打不出粮食,多种经营项目少,种甜菜又因收购时卡扣太 多,销售不畅,太亏农民,有人至今没拿到钱,已经很少有人种了。村镇要搞些 什么活动集资,陈家坡人大部分得向私人借债。作为当了 20 多年干部的陈家 坡人,群众生活上不去,我心中有愧,对不起先烈啊。”

离开陈家坡 20 多年了,陈家坡人的生活一直牵挂着记者的心,如今的陈家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2016 年 9 月 17 日,记者再次来到陈家坡。

田峪河上,当年我们蹚水过河的地方,修起了一座漂亮的水泥桥,桥西是垂钓的鱼塘,桥东是一处以仿古建筑为主的院落,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服务。

水泥公路直通半山腰的陈家坡,一到村口,一座象征着陈家坡会议的雕塑耸立在村东的广场上。广场东保留着会议旧址的场院,新移栽的一棵老树高大粗壮,场院边保留的两座石板房成了供游人参观的纪念馆。广场西边是陈家坡村民的新居,一排排漂亮的连体别墅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充满诗情画意, 整洁的村巷中家家门前繁花似锦。

陈家坡属于北梁村委会,村委会的办公楼就位于陈家坡。村委会前面的广场正在整修,村支书杜秦学向记者介绍说,北梁村共 6 个村民小组,其中陈家坡 38 户,近年来,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原来村中的石板房已全部拆除,由村上统一规划,村民全部搬进了两层(210 平方米)的连体小楼中,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村民人均 6 亩耕地,收入虽然仍以种植玉米、核桃、菠菜为主,但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胡羊养殖已普及到每户,村民种植的苜蓿等牧草,除自给自足外,还可外销创造效益,每吨卖到 2000 元左右;到陈家坡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上专门成立了陈家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到 400 万元。2015 年,陈家坡村民人均纯收入 1.3 万元,是 1993 年记者采访时的 76 倍。针对北梁人均纯收入低于 2950 元的贫困户,村上也已落实了精准扶贫的责任,区财政局农发办也定点帮扶。

当年的老队长梅义隆去世已经十多年,老队长虽然没有看到陈家坡如今巨大的变化,没能看到梅家后人住进别墅,但老人应该没有遗憾,梅家后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儿子当选坡头镇人大主席,孙子在部队任士官去年结婚,今年梅家的第四代人已经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