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照金记忆—游击队起兵阿姑社

发布:2020-02-18 16:28:21来源:编辑:本站编辑浏览:

发源于桥山山脉长蛇岭南侧的沮水河,一路向南,汇聚了耀州北部山区十多条溪流,然后冲出沮河峡谷,在县城以北形成了风景如画的锦阳川。20 世纪 70 年代,一座绵延约 10 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桃曲坡水库在沮河峡谷建起,灌溉着耀县、富平数十万亩农田。如今,它成为著名风景区,有一个更美丽的名字——锦阳湖。

锦阳川北起沮河峡谷南口,南至城北方口村,长约 8 公里,东西以原畔为界,最宽处约 2 公里,北窄南宽,形似宝塔。明代以前,因该川景色秀丽,四季如锦,且川道开阔,阳光充足,故而得名。大小数十个村落分布在川道东西的沮河两岸,川内地势平坦、阡陌交错,农田如茵、果蔬鲜香,疏柳长堤、绿树成行,芦荡桃林、烟云飘荡,尤以胡思泉一带为最,古人称之“锦阳叠翠”,为耀州八景之一。有诗为证:“锦川石径半倾欹,柳色青青尽扫眉。浅水平沙常滴翠,轻盈飞絮欲题诗。”由于近在城郊,水利便宜,锦阳川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是耀州特产辣椒、白蒜的主产地。

1993 年 2 月 24 日,结束了县城的采访,我和海鹏立即奔赴锦阳川,寻访这里有名的红军村——阿姑社。溯沮河而上,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和田间繁忙的农民,让人瞬间忘却了城市的喧闹,仿佛回归到桃花源的深处。如果不是 80 多年前一批共产党人在这里揭竿而起,阿姑社也许就像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农村一样,不会有多少人注意到沮水河畔这个古老的村庄。如今,提起耀县革命斗争史,就不能不提到阿姑社。在寺沟乡(今耀州区锦阳街道办)的36 位烈士中,阿姑社村就占了 11 位。

阿姑社,古名阿姑神村,据《续耀州志》卷一载,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 年)前,村南建有“阿姑”神庙一座,当时把土神和祭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皆称社,故名。20 世纪 30 年代,阿姑社就是一个有着 300 多户上千口人的大村,然而,那时村里的土地却大部集中在恶霸地主左善楚兄弟手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世代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却总也免不了挨饿受寒。于是,在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阿姑社成为有名的“红军窝子”,1931 年,耀县第一个党支部在阿姑社村成立,1933 年 7 月 22 日,他们又在这里举起了耀县游击队的红旗,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1933 年 7 月 21 日——王泰吉起义的当天晚上,耀县党组织早期领导人张仲良(方巷口村人)受上级指示,匆匆从西安赶回耀县,同曹雯、张邦英、杨声等商谈后,连夜赶到阿姑社村,找到共产党员陈学鼎,告诉他王泰吉起义了,马上成立耀县游击队,由陈学鼎任队长,张邦英任指导员,配合王部行动。陈学鼎以阿姑社为基础,召集到六七十人,都是贫苦的庄稼人。张仲良向大家讲解宣传革命道理,让大家自愿报名参加。游击队下设三个分队,陈国栋任一分队队长,王安民任二分队队长,张智怀任三分队队长,陈国海任经济员。

队伍拉起来了,枪就成了问题。7 月 22 日,陈学鼎、张仲良、曹雯进县城找到耀县北区区长兼民团团长赵连璧(阿姑社人,在北区的民团有三十多支枪),动员他带领民团起义。赵连璧同情革命,但害怕连累家人,便推说有病不能去,就写了一张“任命陈学鼎代理北区民团团长”的条子,加盖了私印,派秘书与他们同去。

随后,陈学鼎派人秘密通知陈国栋(阿姑社人,时任王益村特支书记),商议攻打阿姑社民团,捉拿地主左善楚兄弟,先由陈国栋带人去围攻,他们随后带北区民团援助,从中计取。左家是地方一霸,拥有土地 20 顷,外号“置半川”,锦阳川一带农民大都租种他家土地,欠他的债。左家弟兄 5 人,老大左善楚(又名国保)、老二左国明、老三左国杰、老四左国玺、老五左国鼎,作恶多端,老大和老五最坏,人民恨之入骨。

陈国栋带领手持大刀长矛的游击队员和从王泰吉那里借来的一排兵,从骑兵团领了十几支老毛瑟枪,借了一支驳壳枪,23日刚吃早饭就赶到阿姑社,围城打枪。左家得到王泰吉起义和游击队成立的消息,紧紧地关住城门。陈国栋叫他们打开南门,他们不开,叫陈到北门去,到了北门,又叫到南门,双方在南门对射。

左家豢养的地主武装据守南北城门,城墙上支有土炮等武器,严密防守,游击队没法打进去。枪炮声断断续续,直打到黄昏时分,王泰吉的一排人回了县城。当夜,大雨如注,陈学鼎带领北区民团四十多人赶到。左善楚听说北区民团“救援”来了,高兴地说:“咱连璧的团回来了!”城门打开后,北区民团一涌进了堡子,冒雨迅速解除了守城的地主武装。不料民团团副朱瑞轩暗中给左善楚通风报信,左氏兄弟趁天黑雨大溜掉了。

天亮,游击队在阿姑社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了左家弟兄欺压百姓的罪状,当众烧毁了土地和债务的契约,被左家霸占的土地原来是谁的归谁,衣物分给了贫困人家,两瓮大烟少部分给群众,大部分烟土和现洋由游击队带走,作为游击队的活动经费。

左家的两个本家中,一个是共产党员,他悄悄告诉陈国栋,左家弟兄从北门下水道钻出去,跑到羊峁咀村的亲戚家,藏在村外场地的草棚里。陈学鼎马上带了 20 个人,包围了羊峁咀,在村外破窑中活捉了老大左善楚、老五左国鼎、老二左国明和狗腿子赵思雁,老四左国玺不知什么时候跑掉了。

下午,游击队押着左氏弟兄三人,回到方巷口村,北区民团也集中到了这里。游击队首先处决了朱瑞轩,然后集合讲话,带枪的民团团丁站前排,游击队员大都没有枪站后排。陈学鼎简单地讲了几句话,喊了一声“收枪”,后排游击队员个个奋勇上前,有的团丁不愿交枪,陈马上举起手枪恐吓。收枪后,一部分团丁留下参加了游击队,不愿参加的遣返回家。

游击队缴获了北区民团七九式步枪三十来支,加上原来缴获地主武装和自制的三支折腰手枪、土炮、大刀、梭镖等,以及王泰吉给的十几支毛瑟枪,一百多名游击队员差不多两三个人有了一支枪。

晚上,游击队在方巷口处决了左家弟兄三人,7 月 28 日,向照金革命根据地进发。

硝烟散尽 60 年后,阿姑庙已被一所学校所代替,旧时的庄子扩大了四五倍,砖石结构的房子代替了原来的茅舍。杨汉杰老人向我们介绍说,当年阿姑社有四十多人参加了游击队,“都是半桩桩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有十来个人阵亡,甘肃九顷原一仗,阿姑社就折了好几个,陈红权、陈国栋都是兄弟两个一起参加的游击队,陈红权的哥哥、陈国栋的兄弟陈国海都阵亡了。”

“中途也有三两个人回来的,那时候苦啊,一天都是百八十里路,国民党撵得没有立脚的地方,冬天就睡在雪地里。后来回村的也有五六个人,都是受伤保住命的……回村的老红军中,有两人先后担任村长,一人担任了支部书记。”

冒着早春二月依然寒冷的北风,我们静静地站在陈学鼎、陈国栋的故居前,老屋犹在,房主已是新人。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依然记得红军时期的歌谣: “借着吃,打着还,跟着碌碡过个年,要想吃饱饭,参加共产党,革命把身翻!” 杨汉杰老人说“:如今再也不愁生活了,现在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亩均四五十斤 增加到二百多公斤,村里办起水泥厂、砖厂、纸厂、油坊和商业公司……”

2013 年 7 月 1 日,我再一次到阿姑社,进村问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革命后代,老人没有透露姓名,只说其舅父是红 26 军粮秣科的科长周至清,老人对照金革命史说得头头是道,提起那些老革命的事迹如数家珍。老人热情地陪我转了大半个村子,一一指出,这里原来是茅草房,那里原来是土坯房,如今都是漂亮的小楼房了。1993 年我们采访时,寺沟乡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996 万元,当年的目标是达到2670 万元,阿姑社村的年人均纯收入只有 490 元。2016 年 5 月,记者再次采访时,原来的寺沟乡已改名为锦阳街道办,董家河工业园区、耀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锦阳新城正在这里崛起,全街道2015 年中小企业总产值完成 9.12 亿元,农业总产值 1.4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120 元。其中,阿姑社村现有 905 户 3279 人,人均年纯收入为 13500元,是 23 年前的 27.5 倍。

当年参加和领导耀县游击队的人中,张仲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中顾委委员等职,1983 年去世,享年 76 岁;陈学鼎率游击队开赴照金根据地后,编入红 26 军第 3 团,任连长,一次去南梁开会途中,因坐骑受惊坠落马下,被马拖走 10 多里,脑部严重损伤,造成终生隐患,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监委副书记、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82 年去世,享年 76 岁;陈国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陕西军区参谋长、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一师师长、陕西省农业委员会顾问等职,1992 年 8 月去世,享年 89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