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我的名字,叫“人民政协”;今天,是我的生日!

发布:2019-09-21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70年奋进岁月,见证不变初心

70年风雨同行,留下光辉足迹

今天,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日子。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壮丽篇章。


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600多位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怀着对光明未来和美好制度的无限憧憬,冲破重重阻挠齐集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经历了漫漫长夜,经历了无数先辈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耄耋之年的台盟中央原副主席田富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回忆起当时的会议盛况,他仍然激动不已:“中南海怀仁堂里,穿长袍的、穿西装的、穿军装的、穿中山装的……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大家的掌声持续不断。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回到住处才感觉很痛。”

这次彪炳史册的重要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国都、国旗、国歌、纪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确立,开启了人民政协与共和国风雨同路、携手前进的70年。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新中国各项建设贡献了力量。

  

1954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 摄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政协与共和国一起迈进了新时期。

1979年1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火锅热气腾腾。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与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等五位工商界人士围坐一桌,就工商业者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展开深入讨论。红红的炉火,不仅温暖了工商业者的心,也开启了国家从政策层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序幕。

 

邓小平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亲切交谈。左起:邓小平、李先念、乌兰夫、周培源、屈武、孙起孟、茅以升。

这一时期,人民政协坚持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在协助政府动员人民拨乱反正、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一国两制”构想、开展人民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来,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同共和国一道成长、一道奋进。历史不会忘记——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及工作方针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人民政协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引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7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交流中完善建议,在共商中集思广益,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政协委员十分关注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仅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至三次会议期间,经济建设组就召开5 次座谈会,167 位委员提出17 件提案,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促进三峡工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起到重要作用。图为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副组长孙越崎(左四)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考察三峡,提出三峡工程应充分论证、不要急于上马的建议。

从三峡工程到取消农业税,从设立教师节到高考日期提前,从大气污染治理到脱贫攻坚战,一系列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出台背后,都凝结着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双一流”建设、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这些饱含赤诚之情的调研协商主题背后,正是人民政协情系民生、履职为民的生动体现。

 

1989年4月,李先念乘船考察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三斗坪。

“人民政协为人民。”70年来,人民政协始终把“人民”二字铭刻心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助党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

 

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0年间,人民政协在维护党的领导上,从来不含糊、不动摇、不犹豫!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也成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图为毛泽东等与出席民主党派中央会议的代表在一起。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人民政协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政协党组切实落实党对政协组织实施领导的制度规定,确保政协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主动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全面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任务: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遵循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政协各项工作,以党建高质量确保履职尽责的高质量……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人民政协事业才能保持旺盛活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

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郑重的嘱托、殷切的期望,令政协委员为之动容。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而提案,则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提案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回应人民的热切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期待的问题,是每一个政协委员努力实现人民民主的神圣追求。”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李铁林说。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

双周协商,是近年来政协工作的一个高频词汇,更是一个受到各方关注、体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赋予了始于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双周座谈会”协商民主的新内涵,虽只有“协商”两字之差,但意义重大。


双周座谈会是全国政协举办的时事政治座谈会,从1950年4月至1966 年7月共举办114次。图为双周座谈会会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主持,民盟中央副主席高崇民发言。

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人们看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新格局更加完善。


仅2018年,全国政协就召开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第一次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第一次开通移动履职平台,第一次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第一次组织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

这些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正不断翻开人民政协新的一页。

 

能听意见、敢听意见特别是勇于接受批评、改进工作,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王光美委员就发起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政协委员们聚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民办教育发展等积极调研、建言出力,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紧扣就业、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国家海洋救助保障、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等调研议政;


关注法治建设,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退役军人保障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制定修订和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出意见;

着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书法教育、戏曲传承发展等进行调研……人民政协始终坚持履职为民,助推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

 

新时代的人民政协肩负新使命——切实把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1983年4 月,邓小平和邓颖超(左)、廖承志(右)共商祖国统一大计。

1988年6月,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并进行协商讨论。

1986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的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左二)、王淦昌(九三学社,右一)、陈芳允(九三学社,左一)、杨嘉墀(右二)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即“863”计划。

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构成,实现了中国各民族代表人士大团圆,全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士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当前,我国正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文化多元多样。有效促进共识、凝聚人心,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计。

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的政治共同体,在任务愈加艰巨、形势愈加复杂的关键时期,更要突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这个性质定位,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从而切实把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以共同目标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人民政协事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同舟共济复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

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伟业。

今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积聚的洪荒伟力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一个万紫千红、生机勃发的春天已经到来,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希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的舞台更加宽广、责任更加重大。创造了辉煌历史的人民政协,也必定能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