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政协铜川市委员会网站!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文史工作

铜川故事—游击队长李妙斋

发布:2018-03-27 00:00:00来源:编辑:铜川市政协浏览:

1522111473399765.jpg

李妙斋是我党优秀党员,是西北红军和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者之一。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他积极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武装政权,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民团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却在保卫薛家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陕甘边区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英雄事迹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李妙斋,原名王玉玺,化名李妙斋,1903年5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祖籍山西汾西,少年因家境贫寒,先在本村(堡子庙)读初小,后在甘河高小读书。毕业后在本县天平小学教书一年多,后告别父母妻儿,踏上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道路。1927年11月,因债务所逼,和本县要岑乡白衣村郭庆祥二人出外,到陕北清涧、绥德谋生。后到延安国民党军队八十六师高双城旅司令部手枪队当兵,曾担任连司务长。1928年经中共地下党员马济人介绍参加了共产党。在高部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蒋时,李任西北军高双城手枪旅一团一营营长,随军驻防河南许昌,在邓宝珊部任警卫营长,讨蒋战争失败后,随部驻防兰州和陕西,先后担任邓宝珊卫士班长、干部补习军事队队长。

1932年秋,他奉命去平凉替邓宝珊接枪,在返回途中于宁夏的蒿店与陕西省委特派员李艮一起策划和领导了“蒿店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第七支队,他任队长,李艮任政委。

1932年冬,李妙斋在芋园组织了第一个赤卫队,后改建成芋园游击队,并收缴当地反动民团枪支20余支。由于敌强我弱,为了坚持同周围的敌人长期斗争,李妙斋带领游击队登上了薛家寨。从此,薛家寨便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1932年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后,根据陕西省委部署,决定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肃清照金腹地及周围地区的反动民团及政权机构,创建苏区工作中,刘志丹高瞻远瞩,提出对民团应区别对待。他认为,凡与我军为敌,待我力量壮大后消灭之。凡向我军表示友好共处,或愿保持中立者,则尽量继续争取他们,维持现存关系,以便我军集中力量,消灭最顽固、最反动的民团武装。根据刘志丹的意见,李妙斋只身前往庙湾与我军有统战关系的夏老幺民团谈判,达成共识。双方约定,两家继续交朋友,互不侵犯,互通情报,互行方便。李妙斋返回后,刘志丹对他风趣地说:“你可回来了,我们正准备为你开个小小的追悼会呢!”因李妙斋去庙湾时,红二十六军奇袭焦家坪民团,刘志丹担心夏老幺翻脸无情,威胁妙斋的生命。见李妙斋安全归来,谈判又很成功,就高兴地开起玩笑来。

1933年2月,国民党调集三个正规团向照金苏区围剿。当敌军在芋园包围红二团时,李妙斋指挥游击队把伤员转移到龙家寨。红二团转入外线后,敌军尾追而来。当时伤员住在阴坡小庙,敌人刚走,群众就趁天黑把伤员送到兔儿梁后边的树林里。得知敌人要到兔儿梁搜查,又连夜将伤员转移到黑田峪村,伤员们受到了很好的照顾。敌人撤走后,群众协助游击队把伤员又转到兔儿梁隐藏起来,在频繁的转移中,伤势较重的张秀山几度昏迷,生命垂危,李妙斋在石门关附近找到一位兽医来为伤员看病。这位兽医用烧大烟的铁钎子做器械,消毒用的是大烟水,在治疗中不怕脏,用嘴对着伤口,把脓血和碎骨一起吸出来,用自己配的“八宝生肌散”中草药,做成药捻子插入伤口,两三天换一次,竟然使这些重伤员奇迹般地一天天好了起来。在反“围剿”的艰苦日子里,李妙斋率领照金、香山、旬邑、淳化等游击队与民团进行机智顽强的斗争。游击队神出鬼没,处处袭击敌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有时,游击队还深入到民团老巢,给敌人迎头痛击,将敌人搞得神魂颠倒、坐卧不安,不久敌民团只好纷纷逃离照金苏区。敌人策划的“围剿”被我根据地军民胜利粉碎了。

1933年9月间,国民党调集正规军一个团和四个县的民团,向我照金苏区发动了疯狂的“围剿”。为了粉碎敌军“围剿”,李妙斋和张秀山带领游击队主力到高山槐、老爷岭地区与敌军周旋,将敌人打退。9月21日拂晓,从黑田峪方向冒出一股敌人,游击队立即投入战斗。经过激战,又将敌人击退。这时,薛家寨山上忽然枪声大作。原来敌人从后沟巴向我薛家寨猛攻,战斗进行到下午,敌军不支,开始溃退,李妙斋指挥游击队乘胜追击,这时狡猾的敌人在树林中埋伏了几个狙击手。当李妙斋走出北哨门的堞墙,吹哨子集合部队时,被埋伏在树林里的狙击手击中,英勇牺牲,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段尚荣)